◇行走八闽~闽侯印象·荆溪镇·云林禅寺与八角古井

标签:
行走八闽闽侯印象六墩村云林禅寺八角古井 |
分类: 游记 |
离开三峰禅寺,重上县道,约驶至 10公里处,见路标指示牌,折入乡道。
在六墩村委会办公楼前问路;
云林禅寺的香火冷清得很,只见到一位年轻的僧人。
这位老人是和我一起进寺去的。他告诉我,这个寺庙是他和村民一起重建的,由他主持重建工作,任正总理。因为不会念经,寺建好后交给外地来的僧人来管理。老人名叫蓝邦鋆(在人名中读jūn)。家住寺庙附近的村中,人很热情淳朴。
网上没有闽侯云林禅寺的简介。但在寺中,关于这个寺庙的介绍,倒是挺完整全面的。
寺旁,有口八角古井,是宋代时与庙同建。寺庙大约毁于明末清初。而古井则是在重建该寺时发现的。
八角古井又称宋代“井王”,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六垱村上洪坑自然村云林禅寺前。井口呈八角形,用厚 0.19米的花岗岩石材凿成8片铲形构件,组成八角形井栏。每块石板边长为1.2米,高0.76米。井壁呈圆形,用青砖丁顺垒砌而成。上覆盖圆形石铺井台,直径为5.42米。古井直径3.13米,深约8米。因为井太大的缘故,还在井栏下砌了一圈花岗岩石层,这在宋代古井中不多见。井口8片井栏除了一面没有铭文外,其余7面都阴刻铭文。铭文内容至今清晰可见。第一段“当院瑞同、瑞颜募众缘,开井一口,并造石栏具,捨钱施主芳名于后”;第二段“住持沙门永安、僧永瞻、僧守宣、僧瑞璋、僧瑞荣、僧瑞评、瑞珠、绍恩”;第三段“住资福沙门守瑛、弟子郑琮、郑□、郑题、郑谏、郑谓、郑咨、郑应、郑初”;第四段“郑晶、吴郁、陈逸、萧启、林盛、谢恋、萧崇、林转、陈卅二娘、陈廿娘”;第五段“黄卌八娘、林十四娘、江十八娘、林十八娘,已上各捨铜钱□佰文足”;第六段“当山比丘永缘,捨铜钱壹贯文。僧瑞同为考妣捨铜钱壹贯文”;第七段“云林院守凌捨四百文。熙宁七年甲寅岁十月二十一日记”。楷书铭文,字径均为0.11米,详细记述了宋熙宁七年,在云林寺僧人瑞同、瑞颜发起下,众信徒一起募资建井的事迹。
据分析,这口井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年),由当时云林院僧人和信徒等募捐而建。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云林院,孝顺里,(宋天嘉)二年(1018年)置,旧产钱一百八十五文。”当时建这口井晚于寺院50多年,彼时寺庙香火很盛,所以寺院有经济能力挖井,建造这口井花了不少钱。1992年,六垱村村民重建云林禅寺,在挖土过程中,发现了这口古井。古井当时被埋在近两米深的土里。令人称奇的是,古井被清理出来后,这口900多“岁”的古井井水依然清澈,成为云林禅寺的水源。这口八角古井是我省已经发现的最大的砖石构宋代古井,在全国也属罕见。
当时忽略了,没有把七段铭文内容给拍摄下来。
车子在此掉头时,见到的一所籍籍无名的小庙。庙旁的这颗大树,倒是有些年限了,盘根曲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