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福州~仓山区·盖山镇阳岐古村(一)严复墓

标签:
游览福州阳岐古村严复故里严复墓园严几道 |
分类: 游记 |
大凡读过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的人,对严复这个人大抵都不会太陌生。我虽也念过文科,但是,对于严复的了解也仅是粗浅的,纵然他和我还是半个乡党。
几个月前,去仓山福湾工业区里拜访一位客户。他的企业在阳岐路附近。很意外的看到了严复的墓冢,就在客户的厂区附近。那天,墓园的门是关闭着的,况且,还有二三位同事一起去,故当时也就放弃了去拜谒的念头。临走时,我对客户说:“哪天有了时间再来此一趟,你要帮我叫管理人员开门哦。”客户应允之。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当我几乎要把这事给忘却了的时候,前些天,因在网上上传“游览福州~三山两塔一条江(三)于山公园”的图片,于山公园里有关福州“二十五景”以及关于“阳岐午桥”的图片,让我想起了这件欲做而未做的事情。深度搜寻,看到了林国清/林荫予二位先生所写的一篇题为“史林折枝”的文章,让我对严复以及他的故乡阳岐、故居、宋代午桥等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史林折枝
□林国清/林荫予
古代的阳岐村是个大村,含现在的上岐村、下岐村、照屿村和六凤村,在仓山区乌龙江北岸湾边角。阳岐的山也有个“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
崎角山
“三山藏”是玉屏山、李垞山、照屿山。“三山现”是崎角山、伯仲山、鳌头山。“三山看不见”是莲花磹、玄帝边磹、状元境磹。“三山藏”和“三山现”的6座山,最高的崎角山也不过 300米。
崎角山南麓有“尚书祖庙”,祀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陈文龙。相传,陈文龙牺牲前脱下外衫,咬破手指写血书:“效死勿去”。是夜狂风大作,血衣被卷入西湖,流出钱塘江外,南下到闽江口,又随潮水漂至乌龙江畔。阳岐乡人得知陈文龙遗物,感佩不已,集资在崎角山建庙,供奉血衣,后称“尚书庙”。再后来福州地区纷纷建“尚书庙”,阳岐崎角山下的“尚书庙”则为“尚书祖庙”。宋刘麟瑞《仗义死节之士陈公昭忠诗》曰:“曾听传胪冠集英,当时御笔为更名。淳熙相谱家毡复,德祐枢臣国祚倾。乡部孤忠连杀气,囊山一鼓张军声。首邱只恋行都土,愁绝萱帏诉不平。”严复的诗曰:“天水亡来六百年,精灵犹得接前贤。而今庙貌重新了,帐里英风总肃然。”严复为阳岐村人,时任北京总统府顾问。民国9年(1920年)严复回乡养病,带头捐资2000元修建“尚书祖庙”,亲自题额,还写楹联:“十万家饭美鱼香,惟神之赐;百余乡风清魔伏,为民所依。”“入我门来,总须纳手扪心,细检平生黑籍;莫言神远,任汝穷奸极巧,难瞒头上青天。”清林则徐也有一副对联曰:“节镇守邦乡,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深庥。”此外还有前清太子太傅陈宝琛、闽安协副将杨廷辉、福建巡抚部院李殿图等名人的题联。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
伯仲山
伯仲山在上岐村,山下有五代时朝请大夫严怀英的“大夫第”。严复就出生在“大夫第”,为严怀英的第二十七代孙。严复有《梦想阳崎山》诗:“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不复忧流直,回澜有石崎。结庐托人境,翳翳西颓日。何当伯仲山,风帆收一一。”从“故居”到伯仲山上的严氏宗祠,有一条窄长的巷“几道巷”,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的严复就自字“几道”,以后亲自为自己墓碑题字也是“严几道先生之寿域”。
伯仲山下、“大夫第”门前的水叫阳岐河,盘旋迂回在上岐和下岐村之间。河上有石桥称“午桥”,是宋代的文物。当年“午桥”为福州驿路的重要津口,凡从福州到闽南各地,皆从阳岐渡乌龙江至彼岸的肖家道,达大田驿铺。来往“午桥”的行旅络绎不绝。清叶大庄有《阳岐石刻记》说:“午桥人唤五门桥,元祐题名字未消。想得落成洒酒日,富翰司马正当朝。”“午桥”是元祐四年(1089年)所建,福州太守蔡襄题字刻石,难能可贵。
鳌头山
鳌头山在上岐村的东北面,前有小河盘绕,后有松山环抱,左有石岗,右有池塘,四季花香氤氲,有“鳌头山好浮佳气”之说。但山高不足50米,一丸小丘而已,因严复的葬事闻名于世。严复生前为自己选择的葬身之地书曰“惟适之安”四个字,真是风水宝地。1986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宝琛为他写《墓志铭》曰:“旗山龙渡岐水东,玉屏耸张灵所钟。绎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越峰,媳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销扇金铜,鲸去鼍跋陆变江。鸱犹阅世君非朦,咽理归此万年宫。”
李坨山和玉屏山
严复有《怀阳岐》诗写:“不返阳岐廿载强,李坨依旧挂斜阳。鳌头山好浮佳气,崎角风微簇野航。水鸟飞来还径去,黄梅香远最难忘。何从更作莼鲈语,东海如今已种桑。”诗里的“李坨依旧挂斜阳”说的是李坨山,在下岐村,与玉屏山毗邻。山都不高,掩藏在下岐村密密匝匝的高墙大宅里,是“三山藏”的典型代表。最典型的有“玉屏山庄”,又称“玉屏山馆”或“写经斋”,为清江苏邳州知州叶大庄所建。山庄有20多座、数百间房子,外环护村河,内有假山鱼池、亭台楼阁和奇花异草。高墙飞檐、雕梁画栋,阔厅长廊,十分气派,为福州著名的园林之一,令福州的达官贵族称羡不已。
当年,官居福建布政司的龚易图曾以千金易李坨山的一丘之地另建龚氏别业,被叶大庄婉拒。可见玉屏山庄环境称绝一时!叶大庄回乡住在玉屏山庄,十分得意,有诗赞曰:“村人迎归船,书箧两奴运。晚潮风又热,到门廿里近。荔枝惜已迟,龙眼啖不尽。蛤田蛋屋间,浪花绿接畛。数千橘柚林,园翁半族亲。”一派田园风光。严复与叶大庄有同乡之谊,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从天津到邳州探望叶大庄后两人结伴回乡,就住在玉屏山庄里。民国7年(1918年),严复回乡为三子严叔夏完婚,特地购买“玉屏山庄”中的一座房子为新房。
2012年11月25日,是周末,专程安排出时间去了位于福湾路附近的阳岐村。
车出家门,往五一广场,经市政府、乌山西路,上二环,过尤溪洲大桥,左转直行,转入福湾路。车停严复墓前,这里很宽敞。墓园的门依然还是关着的。步行至客户的厂区。客户老王正在车间里忙碌,他的太太接待了我。自报家门后,王太非常热情地说道:“你是不是要去看严复的墓?我帮你去叫人开门”之后,她风风火火的出门去了。不一会儿,来了一个中年模样的人,人一接触,就知道是一个忠厚之人。他叫严为建,是严复的本家人,乡里人都叫他依建。他开了门,让我拍照,游览,还为我拍了两张人物照。他说,这里经常有人来,就前两天,还从北京开车来了几个人,说是制作电视节目。还有从日本来的,专门研究严复的专家学者。
严复墓,在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墓坐西向东偏北34度,花岗岩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层墓埕,占地面积仅200多平方米。封土为三合土质,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楷书阴刻:“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柱为金瓜顶,飞龙盘柱。两侧立卷书石围屏,上刻有梅、雀、松鹤等图案,形态逼真。坟周以花岗岩石砌护坡。
墓系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为归葬亡妻王氏,令长子严伯玉监造,严复自书墓碑及“惟适之安”横屏。民国10年(1921年)严复病逝后葬于此。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
196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墓周围环境严重破坏。1984~1988年,由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门拨款和旅美严复长孙女严倚云汇款,在上岐村村民委员会支持下重新修复。以原墓为中心,保持原状不变,在墓的两侧及后侧建一堵高2.3米的砖墙,在墓前砌建长40米、高2米多的石墙,开两门,上为花岗石歇山顶,扩展二层墓埕,墓园面宽40米,纵深42米。并在墓园内种植白玉兰树。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重修墓园,铺设甬道路面。
结束了在严复墓园的参观,依建说还可以带我到村里转转,那里有严复的故居、纪念馆以及宋代的午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