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秋行闽西(五)龙岩莲山寺与净慈寺

标签:
行走八闽莲山寺净慈寺世纪钟楼 |
分类: 游记 |
离开龙门塔,即去了莲花山西麓的莲山寺和天马山的净慈寺。
莲山寺位于龙岩市区319国道和福三线省道交接处之莲花山西麓。创建于宋朝,法脉属曹洞宗。据清乾隆《龙岩州志》载:"在怪石丛中有若莲瓣",故名"莲山招提"。"建观音堂,屡现灵异,祈祷皆应",相传有"仙人丹灶"遗迹。登寺举目"俯视平畴、烟树如织,龙门前拱,虎岭东环,森然左右;恍如舍利者,则紫金、九侯也"。清顺治十一年,知县王有容捐金置香灯田,现碑仍竖于观音堂前,为"景胜""灵征"之地。近年经考古调查发现此地有商周时期的印纹陶片和石器,足证历史之悠久。
历代以来,此寺屡废屡建,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所以规模不大。只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殿堂,两间平房,历代法师只能照顾殿堂香火,维持生计,自己修持而已。清初此寺有法师教拳,拳法至今尚流传民间。
1987年,龙岩市统战部延请闽南佛学院光炳法师住持莲山寺,并划拨三十亩土地扩建寺院,莲山寺寺名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现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阁、回廊、素食部、法物流通处,尚在施工的有藏经楼、法堂、地藏殿、僧舍、客房、接待处、停车场、放生池等。按丛林规格设计,木石结构,大殿三个门墙上刻有释迦牟尼传,天王殿、大悲阁、钟鼓楼前全部用石雕龙柱,屋檐翘角,龙凤花鸟栩栩如生。龙岩地区书协副主席林坚隶书题写”天王殿“匾额。殿塑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工艺精湛。最有特色的是一尊滴水观音,大雄宝殿后面挡墙上,有一天然石顶,泉水下滴,即在此因地制宜塑造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使清泉从大士手中的净瓶中流出,滋润众生,信众惊叹不已。
现莲山寺构筑布局合理,气势恢宏,华丽堂皇。寺内宝像庄严,辉煌金碧,香烟缭绕,香客如云,为闽西著名佛教胜地。
站在寺庙高处,天高云淡,俯瞰龙岩市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近些年的龙岩城市建设,有日新月异之感。
佛门胜地净慈寺位于龙岩市城南郊,莲花山东侧的天马山。这个净慈寺可不是大名鼎鼎的杭州的净慈寺哦!
净慈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光良法师创建于1989年,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方丈室、石雕释迦牟尼佛像、石雕地藏菩萨像等。寺内有一古榕树,约已八百多年,寺碑二块,一块记载石塑佛像缘起,一块记载建寺简史,全文如下:
“龙岩曹溪之石粉村,有山曰天马,乔木参天,奇石矗立,清幽峻秀,冬暖夏凉,净修之圣地也。光良上人见而善之,结茅篷于其上。旋毁于火,唯观音供像依然独存。邑人士议鸠资建寺,中祀巨石浮雕圣像。经始于已巳,落成于今秋,名之曰净慈,盖本永觉和尚‘净极觉圆、成无上道’不出一‘净’义,‘广度有情、悲臻永劫’不出一‘慈’义之旨也。遂为十方丛林。吾闽梵宇多萃于榕莆泉厦间,近年侨僧发心修复,金碧辉煌而一新;闽西寺院则甚少,净慈新建,且尽由邑中四众施资,尤其难能者也。兹刹之建,妙法得远被于遐陬,利从度生,功德岂可思议!寺居山之巅,俯瞰城廓、村落、川谷、田园、人如旋磨攘攘,尽收眼底;临其境者,荡胸骋怀,绝尘离俗,土随心净,当处便是莲池矣!地为村所喜舍,并志于此,永昭檀施之惠云。”
该寺有一大特点,即全部圣像都是佛菩萨,没有一尊阿罗汉,乃独倡大乘之意。
净慈寺现任方丈光良法师,33岁,福建人,师从慧瑛法师,毕业于福建广化寺佛学院,兼任福建省佛教协会理事。
位于天马山顶的世纪钟楼;
世纪钟楼落在海拔490米的天马山顶,因塔内悬挂大铜钟,于世纪之交建成并敲响了迎接21世纪的钟声而得名。钟楼主体建筑面积611.89平方米,楼身正八角形主体高31.47米,共七层,顶部三层为不上人挑檐,铺盖古铜色流璃瓦。主体内墙、圆柱及天棚等采用天然真石漆,外墙为白色花岗岩板材装饰。钟体顶端是两条蒲牢,其尾部背向连接作钟纽,这是传统做法。传说龙生九子,老三叫蒲牢,是海中巨兽,其吼声嘹亮。据说鲸鱼每次袭击蒲牢,蒲牢则发出大声的吼叫。故凡寺庙撞钟之木都制成鲸鱼状,叫木鱼,用它来撞钟,引发蒲牢的吼叫,钟声则更加嘹亮。钟的主体上部四分之三近似直桶而微微向下张开,钟口为八耳喇叭形,喇叭口为波浪样,周圈匀称地铸上八条龙,每两条龙共戏一珠球,每条龙尾部的上方和下方各饰一朵祥云。这样的布局,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有天有海。钟体中间的两对面各铸有“中国龙岩”和“世纪之钟”八个大字。从“世纪之钟”的右侧开始绕钟一周,分两边,铸有钟文,记载闽西的简史。
从天马山顶俯瞰龙岩市区,群山环抱下的整座城市一览无余。
■延伸阅读
莲山寺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莲花山西麓。在宋代,山腰处就建有观音堂,始称“莲山招提寺”,明初改为“莲山庵”,又名“观音庵”,明朝末年,更名“莲山寺”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尚有释慧瑛大和尚、光巧、光新、光益比丘尼先后住持莲山寺。1980年,徒众捐建一座殿堂和数间僧舍。1987年,筹建莲山寺,依法征地 4.53公顷扩建寺院,综合福州鼓山涌泉寺和厦门南菩陀寺传统寺院布设和古建筑风格,运用石木结构先后兴建天王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阁、回廊十八罗汉、西方三圣像、三世佛像、滴水观音像、钟鼓楼、地藏殿、僧房、弥陀春托老院、佛像陈列馆、素食部、停车场等,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并续建法堂、藏经楼、方丈室、华严三圣殿等寺院配套工程。寺院中滴水观音佛像和大悲阁建造堪称世上一绝。滴水观音佛像屹立在大雄宝殿背后石壁正中处,岩顶上一股常年不绝的天然泉水从观音手中净瓶口流出,系全国罕见。大悲阁以八卦造形为基调,由16根石柱构成,其中外围8根,石柱上雕塑有诸如永定土楼、上杭船灯、连城海目“走古事”;长汀母亲河、武平碧水公园、龙岩九龙柱等县(市、区)风土人情,形态逼真。莲山寺存藏经著众多,有《乾隆大藏经》、《频伽大藏经》、《谛观全集》、《妙云集》等各种经书2000多册,还存有《中国佛教两千年寺院大型画册》、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莲花山寺》题字,中国美术画院教授罗炳芳的梅花画,法师释慧瑛题写的“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行书等名人作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