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四)罗星塔公园

标签:
游览福州马尾罗星塔公园柳七娘中国塔 |
分类: 游记 |
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有罗星山,旧时位在江心。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罗星塔。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过去几百年中,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据说,一两百年前,老外船舶到福州马尾外海远远望见罗星塔,欢呼道:“china Tower”(中国塔)。以前,国际公认的译音(Amoy)是福州话音,这又说明了福州与西方的接触为时甚早。
这里先有塔,再有公园。罗星塔始建于南宋。据王应山《闽都记》:广东一豪强阴谋夺取年轻漂亮的妇女柳七娘,先诬陷其夫,把他押到福建。柳七娘坚贞不屈,随夫来闽。不幸途中夫死,她变卖家产,替亡夫祈求冥福,建塔于此。原来木塔于明万历年间(1572—1620)已毁。此时福州对外贸易发达,港口需要一个标志。天启四年(1624年)就地重建,改用石砌,楼阁式结构,七层八角,内外均设神龛,塔座直径8.6米。塔刹石桌式,上放一灯,晚上灯光四射,引导航船。清同治五年(1866年)设船政于马尾,船政员工为保护古塔免受雷击,在塔刹上安一大铁球,上插避雷针,(针尖到塔基31.5),针连铁条,直通江底。铁器日久锈蚀,后被台风刮走,1656年,明郑成功率师恢复中原,进驻罗星塔,在塔下筑土堡城寨,所部坚持抗清一年。清初,筑城山上,称罗星塔城;设汛,号罗星塔汛;以塔为眺望台、烟墩(烽火台)。近代,国际传为盛世的跨越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羊)飞箭(剪)船大竞渡,参赛船只11艘就在塔下水域竞发。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清水师官兵在此展开英勇的抗敌斗争。1926年重新安装。1964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罗星塔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修缮,修补大铁球,重装避雷针,各层外加铁栏杆。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星塔山现己开辟成公园。公园是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面积2.33公顷。山脚沿闽江砌驳岸,围栏杆,堆叠假山,广植草木。西侧有溯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潮阁、友谊轩等。穿过公园人口处的牌楼,园内四时花木繁茂,风景宜人。几株参天古榕,紧紧相挨,郁郁葱葱,像一座绿色的城墙,环抱着巍巍古塔。从塔内拾阶而上,旋至塔顶,视野突然开阔,心旷神怡。纵目四望,近看开发区和港口码头尽在眼底,远观闽江两岸的风光,水天一色,山秀物新,美不胜收。公园旁有国际海员俱乐部。
罗星塔公园内的楹联,其中不少在古今楹联界颇有名气。
罗星塔公园正门楹联:(系郑丽生撰,沈觐寿书)
文笔插天,益壮山川景色
楼船横海,弘扬史地光辉
罗星塔公园边柱楹联:(系邵秀豪撰,赵玉林书)
拔地摩天,不愧闽江锁钥
环山抱水,堪称左海珍珠
罗星塔公园大门背面楹联:(系周书荣撰,蒋平畴书)
爱旖旎名园,入座长邀莲渚月
登巍峨宝塔,凭栏饱听马江潮
罗星塔公园大门背面边柱楹联:(系郭道鉴撰,郑春松书)
名塔长留,直刺青天罗星斗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此联由福州知名书法家沈觐寿题写。据载,此联为林则徐少年时所撰。但据沈觐寿记述,此联系沈葆桢所撰而非林则徐所撰。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
罗星塔公园内还有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作于清初,作者不详。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该联巧妙地运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一个字重复了6次。朝,分别读作“今朝”之“朝”和“潮水”之“潮”;长,分别读作“长远”之“长”和“生长”之“长”,对联展现了一幅大海天天潮涨潮落的壮丽景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