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种种差异(马斯洛原文翻译)
(2009-12-14 22:13:50)
标签:
安全需要自我实现有机体两种马斯洛教育 |
分类: 心理咨询 |
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种种差异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摘自《自我实现的人》159-165.
许金生等译。
这里将要论述那些被称为高级的与低级的需要之间存在的真正心理上以及作用上的差异。这样做是为了证实有机体自己规定了价值的不同等级。这是科学观察者的记录,而不是他们的臆造。由于许多人还是认为,价值不过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趣味、偏爱、直觉、未经证实或不可证实的假设所做的任意规定,因此,就有必要论证清楚这以问题。本文的后半部分将要引出论证的结果。
从心理学中排除价值,不仅削弱了心理学,阻碍其全面发展,而且使人类陷入超自然主义,或陷入道德相对论。但如果能证实有机体在先与后、强与弱、高级与低级之间进行着选择,就不能认为一件好事与任何其他好事价值相同,或者在任何恒久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是不可能的,第五章已阐述了这样一个选择原则,基本需要在潜力相对原理的基础上按相当确定的等级排列。这样,安全需要比爱的需要更强烈,因为当两种需要都受到挫折时,安全需要在各种可证实的方面支配有机体。在这个意义上,生理需要(它们被安排在更低的一个层次)强于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强于友爱需要,友爱的需要又强于尊重的需要,而后者又强于个人特质的需要——我们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选择或者说优先权的顺序。但同时也是这一章所列举的各种其它意义上的由低级至高级的顺序。
1. 高级需要是一种再种系上或进化上发展较迟的产物。我们和一切生物共同具有食物的需要,也许与高级类人猿共有爱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至少须借助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越高级的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
2. 高级需要是较迟的个体发育的产物。任何个体一出生就显出有生理的需要。也许,还以一种初期方式显示有安全需要。比如,它可能会受到恐吓或惊吓,当它依靠的世界显出足够的规律性与秩序时,它也许会更好地成长,只有在几个月以后,婴儿才初次表现有与人亲近的迹象以及有选择的喜爱感。再晚些,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除对安全以及父母爱的需要外,婴儿还表现出独立,自主,成就,尊重,以及表扬的要求。至于自我的实现,甚至莫扎特式的人物也要等到三、四岁。
3. 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其满足也就越能更长久地推迟;并且,这种需要也就越容易永远的消失。高级需要不大善于支配、组织、以及求助于自主性反应和有机体的其它能力。例如,人们对于安全的需要比对尊重的需要更偏执、更迫切。剥夺高级需要不象剥夺低级需要那样引起如此疯狂的抵御和紧急的反应。与食物、安全相比,尊重是一种必非必需的奢侈。
4. 生活在高级需要的水平上,意味着更大的生物效能,更长的寿命,更少的疾病,更好的睡眠,胃口等等。心身研究者多次证实,焦虑、害怕、爱和优势的缺乏等等,除促成不良的心理后果外,往往还造成不良的生理后果。
5. 从主观上讲,高级需要不象其它需要一样迫切。它们较不容易被察觉,容易被搞错,容易由于暗示、模仿、或者错误的信念和习惯而与其它需要混淆。能够辩清自己的需要,即知道自己正真想要什么,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就。对于高级需要更是如此。
6.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安全需要的满足最多只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无论如何它们不能产生象爱的满足那样的幸福的热狂与心醉神迷,或宁静、高尚等效果。
7. 追求和满足高级需要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健康趋势,一种脱离心理病态的趋势。第六章为此提供乐证据。
8. 高级需要的满足有更多的前提条件。遗传占优势的需要必须在高级需要的满足之前得到满足,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因此,爱的需要在意识中显露,要比安全需要的出现依赖于更多的满足。在更一般意义上可以说,在高级需要的层次上,生活是更复杂了。寻求尊重、地位与寻求爱相比,涉及更多的人,需要有更大的舞台,更长的过程,更多的手段和分段的目标,以及更多的从属步骤和预备步骤。轮到爱的需要与安全需要比较时,同样存在上述差异。
9. 高级需要的实现要求有更好的外部条件。要让人们彼此相爱,而不仅是免于相互的残杀,需要有更好的环境条件(家庭、经济、政治、教育等等)。
10. 那些两种需要都满足过的人们通常认为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他们愿为高级需要的满足牺牲更多的东西,而且更容易忍受低级需要的丧失。例如,他们将比较容易适应禁欲生活,比较容易为了原则而抵挡危险,为了自我的实现而放弃钱财和名声。对两种需要都熟悉的人,普遍地认为自我尊重是比填满肚子更高更有价值的主观体验。
11. 需要的层次越高,爱的趋同范围就越广,即,受爱的趋同作用影响的人数就越多,爱的趋同的平均程度也就越高。在原则上,我们可以把爱的趋同解释为,两个或更多的人的需要融合为一个单一需要的优势层次。当然,这是程度问题。两个相爱甚笃的人会不加区别地对待彼此的需要。对方的需要,的确也就是他们自己的需要。
12. 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越高级,就越少自私。饥饿是以我为中心,它唯一的满足方式就是让自己得到满足,但是,对爱以及尊重的追求却必然涉及他人,而且涉及他人的满足。已得到足够的基本的满足继而寻求爱和尊重(而不是仅仅寻找食物和安全)的人们,倾向于发展诸如忠诚、友爱、以及公民意识等品质,并成为更好的父母、丈夫、教师、公仆等等。
13. 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更接近自我的实现。假如我们承认自我实现的理论,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区别。除此以外,它还意味着,对于那些在高级需要层次上生活的人,我们可以期望发现他们有更多更高的趋向自我实现的品质。
14. 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导致更伟大、更坚强以及更真实的个性。这可能显得与前面的陈述矛盾。前面的陈述指出,生活在高级需要层次意味着更多的爱的趋同,即更多的社会化。不管听上去是否符合逻辑,它却是以经验为根据的现实,实际上,生活在自我实现层次的人既是最爱人类的,又是个人特质发展得醉充分的人。这完全符合弗洛姆的论点,即,自爱(或不如说是自尊)与爱他人是协作性的而不是对抗性的。她关于个体、自发性、自动化的见解也是中肯的。
15. 需要的层次越高,心理治疗就越容易,并且越有效。而再最低的需要层次上,心理治疗几乎没有任何效用。例如,心理治疗不能止住饥饿。
16.低级需要比高级需要更部位化、更可触知,也更有限度。饥和渴的躯体感与爱相比要明显的多,而爱则依次远比尊重更带有躯体性。另外,低级需要的满足远比高级需要的满足更可触知或更可观察。而且,低级需要之所以更有限度,是从他们只须较少满足物就可平息这种意义上来说的。我们只能够吃这么一点食物,然而爱、尊重、以及认识的满足几乎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