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数学专题教研《圆的认识》

(2014-05-19 22:44:2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科研

【教研专题】读懂学生之错题分析(计算)

    一、改善目标预设

1.在探索和实践中真正理解分数乘除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感觉简算是一种“趣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学生分数乘除法计算的准确率高。

二、教研策略

1.集体备课,研究教法,寻找最适合本班的教法授课。

2.提倡同伴互助,分享交流的教研策略

3.大胆尝试、积极反思的教研策略

4.学生为载体,采用“说、听、评的活动与交流策略

三、预设成果

1.经过约两个月的训练,学生能在理解乘除法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计算或简算,方法正确确率超过85%。(专项比赛成绩)

2.简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作业、测验卷)

3.灵活、有效解决相应实际问题。(作业、专项比赛、测验卷)

4.分数乘除法计算的典型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得到认可和推广,为后来年级和总复习的教学提供参考意见。(成因分析与解决策略分析表)

 

【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1.经过集体讨论、反复推敲,结合教学进度,最后确定本年级“认识圆”和“鸡兔同笼”两个教材作为组内轮流课的课题,由苏丹和朱丹华老师执教“认识圆”;覃向雄和蕾蕾老师执教“鸡兔同笼”。

2.结合“课标”和教参,认真学习“读懂学生”相关材料,通过观课之后的评课与交流,最后由执教本节课的张英华老师展示“认识圆”。

3.确定课题后,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三两次试教,多次修改。

 

本课关注重点

1.一般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概念不清便会引起错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明晰概念。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淡化概念,但一些固定的概念又不得不学,如何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较好完成概念教学。

2.运用所学概念解析现实生活的某些现象。

 

【电子教材】

    http://www.lzwt.cn/wtxx/tcblog/UploadFiles/2010-12/1948149105.jpg

      http://www.lzwt.cn/wtxx/tcblog/UploadFiles/2010-12/1949931565.jpg

      http://www.lzwt.cn/wtxx/tcblog/UploadFiles/2010-12/1949128849.jpg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圆的认识”P56-58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辨析圆的概念和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具准备:直尺、圆规、课件、圆片、记录表等。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示圆,揭题。

 2.举例圆: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找圆心

  A对折圆片:你发现了什么?

   B多媒体:出示圆心概念。

      C学生标圆心及字母O

2)认识半径

A用自己的话说半径。

B示半径概念强调“圆上”,“任意一点”。

C指名一生画半径。

D学生在圆片上标半径及字母。

3)认识直径

A判断哪条是直径。

  强调直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

C学生在圆片上标出直径及字母。

2.探究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圆的特征,填写发现单

2)学生汇报交流。

3)总结:在同一圆内(或等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4)半径、直径关系口头练习。

3.圆规画圆

1)学生自由画圆。

2)画得好的学生小结方法。

3)师小结学生的画法:定点  定长   旋转一周。

4)师画规定半径的圆。

5)生画规定半径的圆。

   6)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判断。             

2.生活中圆的应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四、全课小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