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专题教研《圆的认识》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科研 |
【教研专题】读懂学生之错题分析(计算)
1.在探索和实践中真正理解分数乘除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感觉简算是一种“趣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学生分数乘除法计算的准确率高。
二、教研策略
1.集体备课,研究教法,寻找最适合本班的教法授课。
2.提倡同伴互助,分享交流的教研策略。
3.大胆尝试、积极反思的教研策略。
4.以“学生”为载体,采用“说、听、评”的活动与交流策略。
三、预设成果
1.经过约两个月的训练,学生能在理解乘除法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计算或简算,方法正确确率超过85%。(专项比赛成绩)
2.简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作业、测验卷)
3.能灵活、有效解决相应实际问题。(作业、专项比赛、测验卷)
4.分数乘除法计算的典型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得到认可和推广,为后来年级和总复习的教学提供参考意见。(成因分析与解决策略分析表)
【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1.经过集体讨论、反复推敲,结合教学进度,最后确定本年级“认识圆”和“鸡兔同笼”两个教材作为组内轮流课的课题,由苏丹和朱丹华老师执教“认识圆”;覃向雄和蕾蕾老师执教“鸡兔同笼”。
2.结合“课标”和教参,认真学习“读懂学生”相关材料,通过观课之后的评课与交流,最后由执教本节课的张英华老师展示“认识圆”。
3.确定课题后,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三两次试教,多次修改。
【本课关注重点】
1.一般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概念不清便会引起错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明晰概念。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淡化概念,但一些固定的概念又不得不学,如何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较好完成概念教学。
2.运用所学概念解析现实生活的某些现象。
【电子教材】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圆的认识”P56-58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辨析圆的概念和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具准备:直尺、圆规、课件、圆片、记录表等。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示圆,揭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找圆心
(2)认识半径
A用自己的话说半径。
B示半径概念,
C指名一生画半径。
D学生在圆片上标半径及字母。
(3)认识直径
A判断哪条是直径。
C学生在圆片上标出直径及字母。
2.探究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圆的特征,填写“发现单”。
(2)学生汇报交流。
(3)总结:在同一圆内(或等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4)半径、直径关系口头练习。
3.圆规画圆
(1)学生自由画圆。
(2)画得好的学生小结方法。
(3)师小结学生的画法:定点
(4)师画规定半径的圆。
(5)生画规定半径的圆。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判断。
2.生活中圆的应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四、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