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

(2012-11-24 22:48: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科研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

摘自: http://qk114.net/lunwen/jiaoyuleilunwen/2009/1201/2535_3.html

【摘要】

针对教师在教学中的非科学性、非教育性、非艺术性等课堂语言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对课堂教学语言的问题提出矫治方法和措施,让教师掌握教学语言的一般技术,寻求教学生活的语言内核,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素质,追寻教学情境的语感以至达到艺术语言的境界。这对教师语言风格的形成、教学的智慧积累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教学语言 问题行为 对策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课堂语言面对着特殊的教育对象,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的创造性语言行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递,同时还能引发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不清、语意不明、繁冗多余等非科学性、非教育性、非艺术性诸多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对教师课堂语言行为进行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有助于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助于教师语言风格的形成和教学智慧的积累。

一、教师课堂语言问题行为分析

课堂语言行为的优劣影响着课堂的始终。应该说,课堂语言始终是课堂的生命象征,教师语言失去了生命的色彩,那么课堂也失去了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行为往往起到定基调、导方向、拓展教学内容、启发诱导、优化学习心境等作用。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着以下问题:

1 、课堂教学语言日常口语化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学口语语体,要求既要有口语化,又要有科学化和准确性,但又与日常口语不同。然而,在教学中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带着主观随意性,表现出句式松散、表达不完整,话语不流畅等问题。而在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教学语言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往往是相对严整,语气流畅,表达完整,词语规范,这是其一。其二,教学中日常口语现象还表现语言表达的随意性,对发音、吐字、语调、音量等不随着学科、内容、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一堂课的教学中,一成不变的音高,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课堂语言十分疲惫。而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的强大的表现力,需“激昂时要还它个激昂,而委婉时还它个委婉”,有着高低大小的变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 、课堂教学语言繁冗多余问题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繁冗多余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下表是一位 8 年教龄的老师 40 分钟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素质的观察统计表。结果如下:

表 1 教师课堂语言素质观察表

课堂语言行为问题例析 课堂语言问题行为频数 ( 总 40 分钟 )

口头禅 1( 好吗?好不好? ) 12 次

口头禅 2( 懂了吗?知道了吗? ) 7 次

重复语言 8 次

无意义的题外插话 5 次

个人语癖 6 次

统计数据表明,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会犯这样的语言表达错误:繁冗多余。在课堂教学中繁冗多余的语言指的是对完成教学目标基本没有任何的意义、并不具备教育性、无意识地、重复性语言,也是指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同一语句的重复、口头禅和语气词的重复等。经常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好吗?”、“知道了吗?”、“懂不懂”……,这是教师的口头禅。还有教学中出现的“就是说”、“也就是”、“这个……”、“那个……”、“好的……”以及教学语言中加入的各种各样的语气词,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气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可以说,课堂教学语言繁冗多余的现象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教学语言无目标指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二十年前,我去听一位老师的课,观察孩子们怎样感知新教材的内容。我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时简直精疲力竭了。我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使我大为吃惊。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第模糊不表,以至于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概念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的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于此。”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即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在课堂语言的始终,都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时会失去目标指向性,失去语言的活力。甚至有时因为失去目标指向性,游离于目标教学之外,在引导学生、引导讨论的进程、激发学生情感时,语言力量不够,标的不明确,表达不严谨,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相反,流畅清晰的表达,有着明确目标指向性的课堂语言,就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清晰,表达干脆利落。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化快,而调整、引导的策略就完成于瞬间,因此,都有赖于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明确的目标指向,才能将“山穷水复疑无路”引向了“柳岸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

4 、课堂教学语言谬误横生问题

在教师课堂教学方面,通过听课调查、录音分析等反思手段,发现教师的口语存在着不足现象,其中又因人而异。仔细分析,教师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归为四类:第一类是错误类,含四种:第一种是语法错误。也就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有毛病的句子,有的是用词不当,有的是搭配错误,有的是句子不完整,有的是意思重复。第二种是语音不准。这也是南 方老师的一个通病吧。平翘舌不分,这也包括我再了自己在内。上课时,稍不注意就会把其实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后鼻音发成前鼻音。有的教师更有意思,不该翘舌的读成翘舌的,该卷舌的又不读卷舌的。第三种是口头语说法不当。有些句子按语法规则根本没有那样说法,如有的教师上课时抽学生回答问题会说:你来说说看。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应该说:你来说一说。第四种是字词误用。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出现次数相对较少。

第二类是重复。教学中教师口语的重复可分为积极重复和消极重复。积极的重复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强调和突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而运用的重复性语言。消极重复是教师无意识的多次重复,是属于无必要的重复,在课堂中表现为同一语句多次重复或重复学生的回答,这种重复是消极的、多余的、没有意义的。因而在教师教学中要消除消极的重复现象。

第三类是语癖。这里的语癖指不适当的口头禅、惯用语、语气词等,有的来源于语音习惯(久而久之),有的来源于思维阻滞和心情紧张等因素。不良的语癖危害着课堂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迁引着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俗话听着别扭,造成不高雅的一种课堂情境和生成不健康的语音习惯。

第四类是插曲。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无意识的拉这话题(题外之话),所讨论、讲述的内容跟教学内容、目标不相融,甚至是毫无关系,不仅破坏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氛围,更大程度上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教师课堂语言问题行为对策

1 、明确问题,分步训练,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第一阶段:自我反思、明确问题。确立教师课堂语言反思活动周,通过录音记录和互相听课记录,进行专门内容的反思活动,自我统计反思自己的教学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围绕着教学口语错误、重复、语癖、插曲四大类进行通项分析对照、明确问题。

第二阶段:积极训练,提升语言。训练有几个途径:一是普通话培训。每个教师普通话过关考试,语音面貌、语言规范都将提高,对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同行指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我们自己发现不了的课堂语言问题可以请同行多听课,课后指出口语中存在的问题,那样提高教学语言大有益处。三是加强教师自己反思。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录音笔、 mp3 录音的重放功能,积极的进行课堂语言的专项反思活动,跟踪自己的教学语言的变化,从而迅速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对话交流,总结提高。在经过反复训练之后,再次进行互相听课活动,互相对话交流,总结进步,寻求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课堂语言经过专项的矫正之后,之初可能效果极好,但可能出现反复的现象。因而,更可贵的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培养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时时对照,形成反思的习惯,从而将教学语言从讲语言规范引向语言科学,从语言科学到语言艺术的境界。

2 、强化意识,对比反思,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目标性

在课堂教学语言上,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教学语言。越是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越是丰富而富于变化,并在课堂语言在丰富的变化过程中,始终能围绕着主题 ( 教学目标 ) 展开,语言有着强大的合力和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和优化教学语言,就必须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语言的长处,对比反思,以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目标性。《清澈的湖水》中有这样的句话: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课堂教学中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小跃出水面的样子,并启发学生说说小鱼为什么跃出水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语言丰富,思维活跃,有的说是出来透透气,有的说是心情很高兴,有的说是快要下雨了所以跃出水面……而教师的课堂语言只是在表扬学生的思维活跃,而缺少了语言的目标指向。因为,在这里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湖水是清澈的,小鱼也很高兴的跃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是向这一目标而动,而不是启发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像为重点。不管学生怎样的奇思妙想,教师都要以不同的教学语言引导这一目标。案例中,当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想像后,教师要引导:同学们的想像真是丰富,我们把整段连起来读一起,想一想,小鱼为什么会跃出水面来了?然后让学生读整段话,那么学生的解读就与文本解读相统一:小鱼是因为清澈的湖水很高兴,所以都跃出水面来了。可见,课堂教学语言对文本解读目标、教学重点的突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然,课堂语言的目标性还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解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学生语言的理解与品味上,建立在教师高超的教学实践智慧之上。

3 、克服繁冗,消除谬误,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由于繁冗多余,消耗了大量的教学有效时间,不良的教学语言妨害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损伤了课堂语言的交流环境。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树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意识,提升运用教学语言控制教学现场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树立和明确,任何运用课堂语言生成都要以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准确把握之下所为,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此,教学前深入的进行教学预设,对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重点,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领悟,以备教学现场时使用,以防“语无伦次”而出现教学语言的繁冗和多余。其次是丰富语言积累。俗话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丰富的语言积极将在很大的程度上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形成言语流畅、语句清晰、谈吐自如、言辞灵活的语言风格。要丰富教师的语言积累,就要向优秀的名师学习,就要向的精典的文本学习,背诵经曲的教学语言片段,吸收语言的精华,提升课堂语言素质。三是学习发话艺术,矫治不良语癖。矫治不良语癖可以从微格入手,分步实施,从自我的诊断入手,进行反复的训练,别无他途。在训练中,特别是要对重点的教学一切环节进行详细的书写,并进行诵读,长期以往,就能掌握教学语言的一般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素质,追寻教学情境的语感以至达到艺术语言的境界,那么就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参考文献:

[1] 区培民 . 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 M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2] 肖锋 . 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 J ]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0.11.

[3] 肖锋 . 学会教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M ]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9.

[4] 傅德荣 , 章惠敏 . 教育信息处理[ M ]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

[5] 柏怒斌 , 丁振芳 . 教师口才学[ M ] .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4.

[6] 郭启明 , 赵林森 . 教师语言艺术[ M ] . 语文出版社 .19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