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灯古镇9,明末清初古建筑立三堂,奇石馆中都是天然水晶矿石奇珍异宝。
标签:
旅游收藏情感时尚文化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过典当侧门经一条南备弄右转来到第二进明厅“立三堂”。 雕花窗漂亮极了。堂内有很多赏心悦目的书画作品。“立三堂”的一条廊非常漂亮,相当于现代商住房的阳台,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海棠轩”,一般轩宽2.5米,但这条轩宽3.5米,足以见此建筑规模之大。门上的门联:“琴操七弦高山流水自有知音良友,疏宗十渐忠言谠论克顷纳谏明君”,讲的是余氏家族史上众所周知的二位名人,上联讲的是东周时期有俞伯牙擅长鼓琴,与钟子期极为友好,钟子期S后,俞伯牙不再抚琴操鼓,痛世上没有知音。下联是讲明御史余珊给黄上提出十次谏议,余珊这种居高威严,十疏谠论纳谏明君的事迹和俞伯牙遇知音而永不忘情的忠贞感情是俞氏祖先留给后人的典范。
走进厅堂引人注目的是书有“立三堂”三个字的匾额。其实“立三堂”就是这个建筑群的全称。“立三堂”是余爱山的儿子余尚德在清顺治年间(1646年)在千灯镇区营建的徽派建筑,距今已有300多年了,“立三堂”就是“立德、立信、立义”,这也是余家做生意的宗旨,尽管余家那时都是从事经商行为,但是他们除了做生意之外还用重金聘请名人志士致力培养子女读书上进求功名,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代余国柱和第四代余震元叔侄二人同进一科举考场,又同登一榜,第二年余国柱又高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任江西吏司郎中。余尚德因儿子高升而受封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幅对联“创业固难我祖父克勤克俭,守成匪易尔子孙其慎其谦”用来告诫子孙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也是余家的家训,祖训。
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有一天井,它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建筑群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一单元,“四水归堂”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俗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数的增加,天井也是可以增加的,这符合徽商崇尚几代同堂和几房同堂的习俗,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
其中一间房子被用作奇石馆,里面有中外各国的天然水晶与矿石,形态颜色各异非常漂亮,根据造型,有中国龙等名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