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仓22,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书法碑,明代佛足迹碑

标签:
旅游佛学历史情感文化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来到王锡爵故居东侧,这里始建于清代后期,现存门屋、德馨堂、大殿三进建筑。廊壁间嵌有明清书条石二十多块,其中多数碑刻与王锡爵及其家族有关,如明万历帝给王锡爵的谕旨、康熙帝赐予王原祁书法、王文肃公专祠诗碑等。花园里空无一人,享受这份幽静。
可以看到元代的赵孟頫《归去来辞》碑
元代延祐五年(1318)。碑共两块四面。东晋陶渊明文,元赵孟頫书,顾信摹勒,吴天泽镌。
赵孟頫书《送友人李愿归盘谷序》碑
元代皇庆元年(1312)。碑共两块四面。唐韩愈文,元赵孟頫书。此为元人顾信所刻原碑。
这两块碑上的字令我叹服,大气舒展的框架,行云流水的笔触,秀丽的笔锋,照片拍下来,天天盯着这个字练,会很有收获。
赵孟頫的行楷书《千字文》,笔法高绝,严谨俊逸, 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与唐朝著名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此外,赵孟頫在绘画、古文诗词,音律,鉴赏等方面皆是大家级别。该幅书法作品主要以行楷书书写,雍容华贵,严谨俊逸,洒脱而收放有度,在笔法上继承了“二王”书法之精髓,又兼学古代名家名帖,日书万言,在字体和笔画上独具风格,赵孟頫的书法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加上他的书法天赋和努力,书法水平并不在“书圣”王羲之之下,王羲之更多只是先入为主,而居“书圣”位。赵孟頫在楷书上被誉为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而在行楷上又被誉为“行楷书第一”,而王羲之是“行书第一”。赵孟頫笔下的这幅《千字文》是以行楷书书写,抛开了行书赛道,所以说即使是“书圣”也不能与之相比,并不是没有道理。想要学习行楷书就学习赵孟頫,学习他写的《千字文》。
有一块有趣的碑不要错过,是明代的《佛足迹碑》。该碑为阴刻佛足迹图像,佛足的脚心、足跟分别刻画车轮、三宝标,前掌由内向外依次刻画剑、双鱼、宝瓶、海螺,双足大趾为莲花,其余四趾为符号。两脚内侧各自刻画月王纹、象牙纹,从脚心车轮通向二、三脚趾间,刻画笔直双线形通身纹。佛足迹图像发源于印度佛教,唐代传入中国。该碑出土于始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太仓海宁寺旧址,也就是现在的太仓弇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