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台州73,参观朱自清纪念馆,感受民族脊梁的凛然正气
标签:
旅游历史情感时尚文化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晚上10点10分,我来到台州临海紫阳街朱自清纪念馆。台州临海紫阳街的景点有一个很值得令人称赞的地方,那就是关门时间晚至11点,这就使得晚上也有景点可以玩,这比许多景点5点,甚至4点半就关门要人性化太多。
朱自清纪念馆为民掴时期建筑,此处原为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朱自清于1922-1923年期间,受北大同学王侠仙(临海人)推荐,应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台州中学前身)校长郑鹤春邀请,两度来临海执教。临海的岁月是朱自清文学生涯的蓬勃期,他在此期间完成了散文名篇《匆匆》和抒情长诗《毁灭》。他的孙子朱小涛曾说,在台州的一年是朱自清人生中重要的一年,他的人生观与文学观在这一年出现突破。朱自清对临海这座钟灵毓秀的江南小城情有独钟,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不忘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我也不能忘记。”
馆内有两层展厅。可以看到大量历史照片,台州紫阳街三十年代的样子,朱自清在台州的重要事迹。上到二楼,一间古朴的教室一下子出现在我眼前,我瞬间感动,仿佛时光倒退,回到了学生时代,不由得感概时光匆匆啊。朱自清责任感极强,在墙壁上的学校教师表上,可以看见一般的老师教1到2门功课,而朱自清一个人教7门功课,我真的被这份表感动了。当年的课表上面显示,他担任图书室主任兼文牍,教哲学、社会学、国文、国语、科学概论、公民常识、西洋文学史等。讲台上,朱自淸身穿青布大褂,一口扬州官话不是很好懂,但他教学认真,备课充分,因此颇受学生们欢迎。
临海人说起台州中学总是感慨良多的,让我感觉有些南京人说起南京大学的感觉。网约车司机在提起台州中学时,就自豪得很,说这个中学出过不少考进清北的高材生,但又颇为遗憾地告诉我随着重心地搬迁,临海没有当年那么地位显赫,导致该中学的生源也流失。听着他对我说的故事,感觉与我在南京旅游时,那位南京网约车司机对我诉说南京大学时的感觉一摸一样,也是先自豪无比,说南京大学当年比清北还要好,然而后来被拆成多少个学校,就没办法与清北比了。台州中学的大门乍一看像清华大学大门。原来,这个清华门始建于1983年,原校名为“临海第一中学”,1985年复名为“台州中学”。1998年学校与高中部脱钩独立办学,恢复1934年原校名——台州初级中学。“群贤毕至”纪念碑是2002年台州中学百年校庆时,知名校友汇聚在这里,建立了这块纪念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