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甪直7,保圣寺内的明代天王殿,清代大铁钟,唐代唐经幢欣赏。
标签:
旅游情感时尚文化佛学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天王殿重建于明代(1630年),面阔三间11.3米,进深七檩10米,单檐歇山顶,简瓦覆盖。戗角起翘,轻巧若飞。微有“侧脚”的角柱和“四铺做插昂”斗拱,仍存宋代建筑遗风。而浮雕“神童牡丹”纹饰的覆盘式柱础,是宋代原物,让我们看到精美的宋代牡丹的造型。该殿是研究明代建筑的绝好实物资料。
殿内的墙壁上图文并茂介绍了历史资料。1926年曰本美术史学家专门从东京来到甪直考察保圣寺罗汉塑像,写了一本名叫《吴郡奇迹:塑壁残影》,震动了中国文化界。1928年开始,人们如何在局部坍塌的状况下保护这珍贵的历史残存。1932年11月,罗汉修复工作完成,蔡元培率上海苏州名流一百多人参加翻新古物馆落成典礼。
殿外清代大铁钟与唐经幢分列左右。
清代大铁钟高1.8米,口径1.12米,壁厚0.11米,重约1.5吨。钟顶提梁为双首四爪龙式,造型生动。钟口外撇,呈多瓣莲花状,曲线委婉。钟身上部环铸凸弦纹框面,中部四面铸有“国泰民安”、“八方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钟体秀美,质地坚实,撞之有声,体现了我国明末清初高超的冶炼技艺。
唐代唐经幢,经幢,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始创于唐。此幢在唐大中八年(854)建,宋代重立,崔渔正书撰。幢高4.8米,计17层。上刻尊胜陀罗尼经文和莲瓣、卷云、蟠龙、菩萨、飞天等图案,造型优美,雕刻细腻,显示了盛唐的艺术风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