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域——赵渭凉八十岁抽象画特展,用20多年的写实功力,倾注感情,画出40年抽象画。

标签:
旅游文化时尚美术艺术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2024年6月1日起,“解·域——赵渭凉八十特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展出。和陈逸飞同时代的赵渭凉,1944年出生于上海,师从上海美术学院孟光教授,1979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曾在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任教。上世纪60、70年代,在上海育新中学担任美术教师的赵渭凉,与陈逸飞、夏葆元等一众画友同为《解放日报》美术通讯员。也是在那个时期,他与上海美专“三剑客”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一起交友作画,度过人生的青年时代。1986年,赵渭凉赴美学习。赴美前,其作品已在全国和上海画展中多次获奖。赴美后,88年的一场火灾烧光了他所有的写实作品,之后他的画风从新写实主义转变为后现代抽象主义。他的抽象画里蕴藏着东方之魂。他早期的抽象画代表作就是一幅以石窟文化元素为背景的作品。在后来的几乎每一幅画上,都能看到他精心选择的中国文化符号,如青铜器花纹、石窟、篆刻、书法、器具等,甚至是将中国人的筷子直接挂在抽象画上。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拓展了他的作品中的中国人文精神。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受到了国外主流艺术圈的喜爱。如今,迎来80岁生日的他,回到家乡上海举办“解·域——赵渭凉八十特展”。这场特展,展出他的55幅代表作。赵渭凉先生的作品出现了破框的迹象——方框在画面上逐渐消失了,画面更为自由。赵渭凉说:“我用20多年的写实功夫,倾注我一生的悲、欢、爱、恨,画出了30多年的抽象。好与坏都可贵,不仅仅是画,而是艺术灵魂的升华,也是我艺术与人生历程的足迹。岁月催人老,但愿我的艺术‘不老’。”他强调:“不管我身处何方,我都是上海人,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为上海献上一抹特别的‘颜色’。”
令我眼前一亮的有以下几点
1,中国元素,比如筷子被加到了作品上。
2,突破画框的大开大合的抽象画
3,在金属上直接涂颜色作画,带来强烈的金属质感。
4,作品《阴阳》,不仅名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上用颜料的稀释创造出厚薄与流动的变化感,有一种活起来的感觉。
5,作品《上帝与菩萨的对话》名字令我震惊。结合他旅美的经历,这幅画正是中美文化的对话。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美与中的文化碰撞。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不能没有艺术,一起接受艺术的熏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