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54,五代十国之长干桥欣赏刘元帅题词,遥望中华西门。

标签:
历史旅游情感时尚文化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下午3点20分,我需要步行离开大报恩寺景区,原因是,交通已经完全堵掉,车开得还没人走得快。走出这块区域外,才能打车。我先来到长干桥。这不是一般的桥,长干桥原桥为五代十国时杨吴始建,为南唐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必经之道。南宋咸淳五年(1269),户部尚书马光祖重建,更名长安桥,为五孔石拱桥。明初改建,又名聚宝桥。清代多次维修。太平天国时,在天京防卫战中遭破坏。清光绪二年(1876)予以修复,桥长43米。37年抗曰战争时炸毁。曰伪时期搭木桥维持交通。51年重建。桥分5孔,全长48.51米,宽21.3米,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利用原桥基重建墩台。第一任南京市市长,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意志如钢的“军神”刘伯承题写桥名。刘元帅的字真的很漂亮,我快点掏出相机对着桥名拍照留念。
站在桥上,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中华西门段的南京城墙。中华西门,位于南京城墙内城中华门西侧。37年遭到曰军炮轰受损,55年因墙体长期遭水渗透变形,导致城墙发生严重坍塌,拆除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2008年复建。说起中华东门和西门,老南京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两座门先后被拆除。从那以后,中华门就只剩孤零零的一个瓮城了,直到2008年,它才重新有了两个“兄弟”。“上世纪30年代,南京的小汽车多了起来。当时的中华门里面走一辆车就没地方了,因此开始规划建造中华门环门路,在中华门内瓮城东西两侧破墙开路。
桥下是静水深流的秦淮河,游客们正在泛舟河上,阳光晒晒,河风吹吹,悠哉游哉。
南京到底与上海不一样,城墙的感觉好极了,古今在此交融。上海我觉得没意思。在南京的城墙下一站,我能瞬间通过大脑YY脑补穿越到古代,上海做不到。上海最多只能让我有站在外滩穿越到30年代的感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