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阳13,白马寺1,全世界唯一有中、英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标签:
白马寺旅游情感时尚文化 |
分类: 日常见闻(食,游,体会)life |
游洛阳13,白马寺1,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中午12点15分,我进入了白马寺。我在白马寺拍了209张照片。然而,我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这使我今后如果再去洛阳,我会再去白马寺一趟,弥补这个遗憾。之所以留下遗憾,一是由于我的粗心疏忽,二是,我没有料到白马寺会如此之大,竟然会有如此奇形怪状的布局。进入白马寺正门,一路向北,是一块大区域,我姑且称其为北部区域,这是传统区域。而西边紧挨着的是外国佛殿区,这都没问题,因为是在一起的。而意想不到的是,完全游离在这个区域外,在东边,竟然有一大块东部区域,其中有狄仁杰之墓,大雄宝殿,比丘道场,与齐云塔。明明主区已经有一个大雄殿了,我万万没想到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大雄宝殿,一字之差,使我错过了大雄宝殿,而只去了大雄殿。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曰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曰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国家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先通过上有:圣教西来石刻字样的石牌坊。来到检票口,抬头可见白马寺烫金大字非常圆润和谐。排队验票口人流络绎不绝,这是工作日,周五,人气之旺堪称寺庙中的顶班。
刚进入大门,就是漂亮的荷花池,7月28日,荷叶相当绿而饱满。整个池子都被映成绿色世界。
白马寺的大门,如同巨人张开双臂环抱世界,非常独特,有辨识度。
寺前两匹石马,模样与当今的截然不同,想必是古代流传下来。左右相对,石马高1.8米,长2.2米,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1935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此。
寺门对面的石牌坊上刻有《中国第一古刹》的字样。
守门石狮的铃铛与爪子已经被游客们摸到反射如镜子。
教他莲花石板,进入寺内。古代石碑被玻璃保护起来。
钟楼造型相当精致漂亮, 初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现在的钟楼由曰本的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曰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 钟楼内原有的大钟铸于明代1555年,高1.65米,重2500斤。史料记载,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杵击,钟声四野传响,远闻数里,经久不息。更妙的是,此钟可与远在25里之外的洛阳城钟楼上的大钟形成共鸣,使得“洛阳两古钟,东西相和鸣”。因此,洛阳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