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拿Contour S5.4音箱 评测汇总(转载)
(2009-07-02 19:10:34)
标签:
丹拿contours5.4娱乐 |
分类: CD播放器,前后级,音箱cdplayer |
丹拿 轮廓 contour S5.4音箱
技术规格:
灵敏度:89db
持续承受功率:350W(4Ohm)
重量:46.2Kg
体积(WHD):214X1460X410mm
高音单元:28mm软球顶
中音单元:1X15cm MSP锥盆
低音单元:2X20cm MSP锥盆
频率响应:30 Hz - 27 kHz
丹拿Contour
著名的丹拿音响推出了全新的Contour系列。新Contour系列目前包含S 5.4、S 3.4、S 1.4、S C、S
R 5款音箱,S
5.4是其中的顶级型号。该系列沿袭了许多开发Evidence、Confidential的先进技术,声音表现比过去的Coutour系列有显著的提高。S
5.4系三路四单元低频反射式设计,低频段使用2只20cm大音圈锥盆低音,中/低频单元的口径为15cm,均采用性能优异的MSP材质振膜和强力的钕磁体;高音是1只28mm直径的软球顶单元。两只强劲低音与一只高动态中音的组合,为S
5.4的冲击力和速度感提供了完美的平衡,使它在纯音乐以及家庭影院系统中给人带来印象最为深刻的音质表现。高解析力、具有特殊涂层的Esotar2高音单元,可展现出高频段内的每一处细节,甚至某些最微妙的声音讯息。强力钕磁体、精确成型的铝制音圈,以及坚硬的MSP锥盆振膜,都需要一个坚实的根基来传递庞大的动态和理想的脉冲响应,所以,为了加固扬声器的前面板,S
5.4使用了一块通过吸振阻尼板跟木质箱体相融合的实心金属板。这一相当稳固的结构为高性能的丹拿单元发挥出其全部实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根基。S
5.4
的分频器安装在一个具有优异冷却效果的散热铝板上,该铝板又与箱体的背面板结合在一起。如此一来,所有分频元件便能工作在一个理想而且稳定的温度之下,即使是在当承受极端强大的功率时,它们也不会过热并因此缩短使用寿命。
我HIFI经历尚浅,但听过多对喇叭后,心中有一个结论,就是小型座地同书架喇叭,根本没法做出真正
的『气势』,只有高质素的大座地喇叭,才能表现惊天地泣鬼神·气势磅礴的规模及临场感,还要有从容不迫的能量感·触手可及的迫真度·晶莹剔透的高音,以及拳拳到肉质量俱佳的结实低频。可惜,有此能耐者,十之八九其订价都要十万元以上,另外再加十多二十万的
扩音机驱动之,唔破产都即刻变成穷风流。可是,最最近我却遇上一对有齐以上特性的喇叭,不单易推易服待,而且订价仅港币73800元,以价论货,市面上比她抵卖的喇叭,剩下实在不多。这就是我最近实试得最开心,来自丹麦拥有25年制作喇叭单元经验的Dynaudio,其Contour系列的最新旗舰『摩天大厦』S5.4。
</B>
以前与现在
Dynaudio外型的单元,声音却是无法模仿的。面对如此特殊的喇叭,几乎能够这么说,自愿成为Dynaudio的用家,必然是喜爱这所有一切的独特吧!
的主角,采用三音路四单体设计;其二当家是ContourS 3.4,采两音路三单元设计;其三当家为书架型设计,ContourS 1.4力两音路两单体设计。中央声道Contour SC与环绕声道Contour SR采用相同的单元,造型上也仿照新Contour
的式样,显示出年轻活泼的北欧设计家风格。
多项全新设计
全没有关连了!
定单元,减少震动、网罩的设计也颇特殊,不用传统的子母扣,而改用磁铁吸附在金属板上,当然为求最精准的声音传导,使用时最好取下网罩。
的熔点比铜还高),再加上Dynaudio单元的音圈直径要比其它单元厂来得大很多很多,所以散热能力以及驱动音盆的平均性,就要来得理想一些。当扩大机输入电流至喇叭箱时,分音器上的被动组件会因为“做功”的缘故,而产生热量,又当分频之后的电流传导至音圈上,音圈会消耗大部分的电能而产生热量。除此外,音圈对磁铁发生反作用力,所以磁铁内部也会产生涡流而发热,这些消耗电能而
发出的热量,最后透过空气以及铝合金框架传导至前阵板上的金属板,进行有效率的散热,所以Dynaudio的设计者能够保证,音箱内的每个组件在工作时,拥有比别家产品更稳定的工作温度,一方面维持性能,另一万面也确保寿命。
高标准用料
一贯的精准个性
者认为除了在“精准”与“中性”两种基本功练得不错之外,Contour S 5.4更提供了全面性的动能,两端延伸更为充足,声音密度提升,音质的细腻度也有所加强,更重要的是,透过更强化的音箱制作(内部拥有交错形的补强隔板),让音染更进一步降低,从前笔者认识的Dynaudio低频的那种独特腔调,从全新Contour S 5.4身上所感受到的,几乎已经快要消失了,这意味着它更接近于鉴听参考系统的标准。
从前使用Genesis大型喇叭的经验:轻松自然,巨细靡遗,频宽充足,音场十分庞大。现在的Contour S 5.4,让从前的不可能全部实现了。
摘自《新音响》45期
全力摆脱难推恶名
不过我心里面正在暗笑着:哼哼,你们都不知道,Dynaudio早就『从良』了!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因为上回Confidence发表会时我在场担任翻译,他们行销总监Robert Hagemann钜细靡遗的介绍靳的Dynaudio设计理念,我可是全部牢记在心。Dynaudio并不是住在象牙塔里面的公司,他们早就知道自己喇叭在外[恶名昭彰],可说是扩大机杀手,因此花了许多心力,从单体身上开始下工夫,务必让Dynaudio喇叭能够与大部分的扩大机相处愉快。会场上使用Yamaha AX-1驱动的Confidence 5虽然不能说表现飞天钻地,但是听起来已经不会呆板无生趣,更让我对他们下的工夫大为肯定。
改进的重点在哪里呢?Dynaudio的工程师们认为,以往的Dynaudio单体阻抗变化幅度太大,是造成扩大机搭配困难的元凶。因为扩大机一直碰到不同的阻抗变化,就在内部产生阻力,而扩大机的任务就是不停的努力输出以因应这种阻抗变化,于是造成了手忙脚乱的失调现象。因此Dynaudio下了极大的工夫,将单体的阻抗变化控制在极小的幅度之内。从Contour S5.4的标示规格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平均阻抗4欧姆,最低则只降到3.8欧姆。对大部分的扩大机来说,这都是一个极为友善的负载。
另外一个改进的重点就在散热。热度一直是所有动圈单体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单体大幅度运动时会产生高热,而高热会让单体的内阻增加,因此加重扩大机的负荷。新的Contour系列使用金属面板,配合单体的铸铝合金框架,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散热机制。只要单体的热度不会持续升高,对于扩大机来说负担也会比较小。另一方面,整体的承受功率还会增加(音圈不容易因为过热而烧毁),真是一举两得的好设计。
除了单体散热外,Contour S5.4连分音器也特别注意散热问题。分音器的线路板固定在背后下方的金属板后方,不但可以达到最短路径(喇叭端子直接连到线路板上),也可以达到让分音器散热的效果。分音器使用零件一如Dynaudio以往的产品,有大型空心电感、Solen电容等优质零件。
威名远播的Dynaudio单体
不过我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Dynaudio Contour S5.4仍然使用Dynaudio的中低音单体。为何Dynaudio特别难以驱动?秘密有一大部分就在这些单体身上。他们的MSP振膜单体可说是双面刃,又好又折磨扩大机。好在哪里?承受功率极高、动作极为精确。这是从何而来?Dynaudio陵用纯铝合金线来绕制线圈,因为铝台金重量比较轻,所以他们可以多绕几圈,音圈的重量也不会增加(音圈太重的话怎么可以运动自如?)。多绕几圈的结果是什么?磁力增强,控制力更好。而且因为铝合金本身优秀的散热特性,单体的承受功率也自然增加,极不容易烧毁。
但是这个增强的磁力却是扩大机极大的负担。你可以把磁铁与音圈看成一个发电机,在单体快速前後运动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力,而这些电力就会随著喇叭线传回到扩大机输出端。线圈越多,表示发电能力越强。如果扩大机采取高负回授的设计,那么就会侦测到输出端有不正常的现象,前端就会做出修正。但是这个修正并非是输出讯号有问题,而是喇叭的反电动势让扩大机误判,所以修正以后的输出反而就不正确了。而且,负回授[努力]工作时本来就会造成声音的劣化,因此要能驱动Dynaudio喇叭的扩大机,本身一定要有两把刷子。
大量采用Confidence系列技术
其他的部份呢?Dynaudio将Evidence、Confidence的改进全部传承了下来。 Contour S5.4破例在Contour系列身上采用了Confidence时开发出来的Esotar2顶级高音单体(其他Contour系列喇叭则使用下一级的Esotec),轻松直上25KHz的平坦响应,与超过一千瓦的超高承受功率,让Dynaudio Contour S5.4可说是个金刚不坏之身。这颗高音单体的背后还另有玄机,它有一个由铝合金(当然是为了进一步散热)制造的小箱室,内部塞满吸音材料,可以有效的将单体背波吸收,从后方的小孔排出。这叙述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对,这就跟B&W的Nautilus高音技术如出一辙。
单体全部安装在一个金属障板上,而这个金属障扳透过阻尼材料固定在木箱前方。对于单体来说,是个非常稳固的基础,可以让单体发出的讯息完全传达出来;三种不同的材质也有效的抑制了箱体的谐振。分音器固定在底座上以避免受箱体震动影响,关键的零件还用热融胶固定在线路板上。由于单体的特性优秀,当然采取最简单的一阶分音。
单体的排列可能是Dynaudio Contour S5.4最让人侧目的地方。与一般喇叭完全相反的排列方式,将高音单体置于聆听位置之下,耳朵正对着低音单体。这是从他们早期旗舰Consequence以来第一次出现在其他喇叭上的。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一来,高音单体距离聆听位置较远,低音单体则距离耳朵最近,这就是类似Thiel这类喇叭倾斜面板的作用,可以做到时间一致。那为什么Dynaudio不像其他厂商般,乖乖做个倾斜面板?我想,他们知道自己高音单体的扩散性特佳,因此离开聆听轴线一定的角度,仍然可以听到正确的高频量感,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方式,在维持喇叭方正流线外观的同时,又可以解决单体到达耳朵时间差的问题。一阶分音加上特殊的单体排列,其实Dynaudio Contour S5.4也是个[时间一致、相位一致]的设计!
鹤立鸡群的身高
好了,以上这些都是我在看到ContourS5.4之前就已经从书面资料上研究妤的事情。但是精彩的故事要到喇叭送来之后才开始。某天下午,我们看到一台推车上面一个大纸箱缓缓推进社里,我心里还在纳闷:尾牙还早吧,怎么就有厂商送小冰箱来了?后来才知道,这个[小冰箱]就是Contour S5.4!签收时我们还在嘀咕这么大一箱要放哪边时,货运先生开口了:[这只有一只喔,我们车子没办法装下两只,所以改天再运另外一只过来。]当下所有编辑傻眼。什么?这么大一只箱子,里面只装了一只喇叭?拆开来拍照时我们才发现,其实Dynaudio ContourS5.4的重量还算好,包装巨大的主凶,是在它高达160公分的身高!读者们大概不常接触喇叭的尺寸规格,大部分的落地喇叭,高度大约一公尺上下。我确信这对喇叭在音响店中一定也是[出头天]一族。仔细端详Dynaudio Contour S5.4,我发现它让人欣赏的设计还真是不少。底座底下安装的脚锥可以从上面的六角螺丝调整高度,不必把整个喇叭倒下来调整水平;底座与喇叭身躯的连接;使用的端子大而精美,可以搭配任何粗壮喇叭线。还有,仔细端详Esotar2高音单体,那个美丽的振膜就有如珠宝般,散发出让人爱不释手的高贵光泽。从外观到内在,Dynaudio Contour S5.4都算是一对毫不妥协的喇叭。
为了它寻寻又觅觅
好了,终于轮到试听了。在杂志社中几乎所有的扩大机部被我拿来搭配这对喇叭,但是有个前提:不希望使用太贵的扩大机(是的,我希望推翻Dynaudio难推的既有观念)。首先上场的是原先就在试听室中的Audio Valve Baldur 70Plus前后级,负责让喇叭开声跟调整摆位,因此价位高一点还请见谅。说实话,这套管机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居然就能让Dynaudio Contour S5.4发出还有模有样的声音!就以这套组合来进行喇叭调整,但是结果我认为无法发挥Dynaudio Contour S5.4的全部潜力。什么地方不够好?低频的冲击力、高频的延伸都还未能达到我的要求,中频湿润开阔则非常迷人。让我们继续寻找。
Vincent SV121这台全平衡综合扩大机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中等音量时的驱动力甚佳,也让我听到Dynaudio Contour S5.4比较有动态的一面。但是整体的声音有点僵硬而不够松软,因此只好退位。接下来是每边达三百五十瓦的Waston AS350,果然,大功率还是有其好处,中高频的冲击力甚佳,但是低频的权威感则没让我感觉到三百五十瓦的好处。到这时我已经开始有些动摇了:这对喇叭,果然还是很挑扩大机!
低瓦数扩大机反而讨好
接着拿出来的,是Avantgarde非常有个性的综合扩大机Model 5。每边十七反的输出功率,别闹了!我猜大家会这样讲,但是我有我的考量。Model 5是标榜低超负回授的扩大机,而低负回授对于反电动势强的Dynaudio单体向来有奇效。果然,Model 5的中高频是我目前听到最棒的,充满了松软开阔的弦乐美感,与夸张的细节。如果不是考虑到这样搭配下的低频实在大过松散缺乏冲击力,找还真会认为这是个绝配!
说实在,试了这么多组合,我连调整Dynaudio Contour S5.4的摆位部还无法如意,因为无论怎么搭配,声底就是不对劲,没有听到真正轻松柔美的中高频,与富有弹性的低频,怎么可能来仔细调整喇叭的摆位呢?
Naim的NAP 112/NAC 150是第一个惊喜。这套前后级只有五十瓦,但是接上Dynaudio ContourS5.4之后真有让人惊艳的表现!四平八稳的声音第一次让这对喇叭真的自在的歌唱起来。不过,受限于价位的表现,他们也无法发挥Dynaudio Contour S5.4应该有的解析力与透明的特色。不过,这个成功的案例开始让我对挑选扩大机搭配Dynaudio Contour S5.4有更多的心得。我猜,更高级的Naim前后级会是它的超值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