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纯粹的魅力(转载)

(2009-04-08 09:13:34)
标签:

菅野冲彦

杂谈

分类: HIFI理论与经验hifi-theory
音乐纯粹的魅力(转载)
菅野冲彦 音响评论家。1932年出生于东京。最初参与朝日有声杂志的录音工作。之后,作为一名自由录音家着手制作许多有名的录音作品。其成果之一便是在音像迷中颇受欢迎,并享有世界声誉的オーディオラボ。同时也从事音像评论的工作,并成为此领域的第一把交椅。着有《音响指南针》、《新唱片演奏家论》等多部代表作,也是《季刊/Analog》的执笔者。
第二回:爱迪生的发明给与“看不见”的声音和音乐纯粹的魅力

    前 一回中,讨论到了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而将其播放的音响则是与人心紧密相连的特殊机器。虽然很容易将它与一般家电相提并论,但请大家了解,音响与普通家电是 极不相同的。 的确,一部分影音制品中存在和家用电器类似的东西,但接下来要讨论的魅力音频装备是完全不同层次的,因此能让音响玩家感兴趣…很少有人对家电感兴趣的吧?

    以和音响最接近的、处理影像及声音的“影音装置”(俗称AV播放器,以下用“AV”简述)来比较,看看和“音响”的不同。如前一回所说的,因声音是抽象事 物,而视觉影像,顾名思义是具象事物。两者完全相对。对鉴赏者(玩家)来说,具象事物虽具体有说明性,但却有限。抽象事物虽不具有说明性,但却能引起无限 的想象。视频在具象的基础上加上抽象,因此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是在这里,音频只是辅助功能,而主要功能是作为视觉对象的影像。

       AV和音频机器用诸多技术上的共同点。由于两者都是根据机械电子学、光学机械电子学为原理制造的,因此可说在制造技术上几乎是相同的。因此,大的制造商大 都同时着手两者。但是在使用上的目的性完全不同,不可只因两者制造技术相似就关键的两者的领域混为一谈。随着数字化的进步,播放媒体也拥有和音响视频相同 的技术基础。据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播放音乐的CD与播放影音的DVD,乍看是一样的。由此以来,这两者越发被混为一谈。

    极为相同但又极为不同的两者世界的区别中,我最常举的例子就是哑剧。这是舞台演剧的范畴之一。哑剧没有台词,在那种情况下,哑剧有了存在的意义。演出哑剧 的人,陷入一个局限条件中:不能发声。换言之,这是一门将抽象事物,用相反的、具体的表演来表现的独特艺术。纯音乐,如果也纯粹的演奏的话,也许一般认为 演奏者能看见因此它是具体的事物,不过,它所传达表现的作品却是抽象世界。交响曲,一如哑剧,一场交响音乐会,通常,去看的人占一半,去听音乐的人占一 半,我想是大都是这样。
但是,真正意义上所谓倾听纯粹的音乐,音乐本身才是作品,这与弹奏者的姿态、美丑等等都是没关系的。歌剧或芭蕾等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人总是不得不受视 觉的影响。要单纯的接受音乐方面的信息几乎是件很难的事。就音响来说,它并没有影像,所以即使想看也看不见,因此也就能够享受100%纯抽象的音乐信息 了。这就告诉我们,不受具象事物影响的抽象事物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在音响的漫长发展史中,不可视的音响的好处,被消极地利用了。爱迪生发明了只能记录播放声音的装置,而我也称它做“歪打正着”。当时,记录影像与记录声音 无法统一进行,倘若两者同时进行开发的话,也许就像我所说过的,音响所具有的魅力,或者说录音带,CD等的单纯魅力也许至今也未被人们发掘吧。不论有幸还 是不幸,这一世纪以来,单纯记录声音的录音带存在延续下来,而在其中所发现的魅力,可说便是纯音响的神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