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系统的瓶颈
(2009-04-06 15:54:04)
标签:
音响杂谈 |
分类: HIFI理论与经验hifi-theory |
作者:Laisan
最近新销售的个人计算机,大多已经搭配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出货了。
Windows
Vista 系统功能里面,有个简易的评分系统,把整部计算机分成五大部分(处理器、内存、Vista
Aero绘图效能、游戏绘图效能,还有硬盘机),分别给予分数,好玩的是最后的总分,并不是像考试一样,把五项分数加起来平均之类的算法,而是挑出分数最低的当系统的总分。
这代表甚么意思呢?这代表微软认为整部计算机的整体运作顺畅度会受到最低分数组件的效能影响,形成系统瓶颈,所以以最低分数当作总分。
当然,此处我们不必要去探讨这个分数的准确度与代表性,不过瓶颈的意义在于,当你想改善系统效能时,先把钱花在这上面会比较有效。不过这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就是: 得花多少钱才能把这个瓶颈给有效改善。比如说,Vista告诉你现在的瓶颈是RAM,本来只有1GB嘛,好吧,加一倍到2GB看看,哎哟,怎么只提高零点几分,那再加到4GB呢?哇,怎么增加的分数更少了,加到8GB呢?您别闹了,要花多少钱啊....
Hi-End系统的瓶颈
瓶颈在 Hi-End系统里面还是会存在。而且在系统各部组件表现差异越大时,瓶颈组件的(限制)作用就越明显,当然,改善后所得到的效果也会非常大。
当你已经有一套完整的 Hi-End音响系统,想改善效能时,改善瓶颈组件的(声音表现)效能提升当然是最大的,不过,
第一:如同上面提到的问题,就是你愿意花多少钱得升级来得到多少的改善?
第二:我的系统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瓶颈在哪里?
没错,其实要找出系统真正的瓶颈,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而且,只要系统内有参数变动,比如说换了电源线、讯号线,还是换了前、后级,甚至换个空间,系统的瓶颈就必须重新再评估看看是否变动。哇 ~~~这也太麻烦了吧。是满麻烦的啊,所以,重点来了,Laisan认为找出哪里是瓶颈,比改善瓶颈效能还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就是换个讯源、换个前级、换个后级,甚至换个线,声音都会有所改善,当然幅度也是有高有低,那怎么知到到底哪里是瓶颈
呢?因为随便换都有差异啊!就是因为随便换都有差异,找出真正的瓶颈点才显得特别重要。但是为什么说找出来比改善重要呢?因为很多时候,找出来的瓶颈点是
你一时间不太可能、或不想处理的,比如说空间啦, (总)电源啦,比如说,你知道你目前的电源弄得不算及格,但是想先把后级换掉,这时问题就来了,比较吃电的猛兽在你系统上的表现,就会受制于电源瓶颈而大打折扣,有时甚至比耗电量小的后级还要糟;这时如果不考虑电源瓶颈的话,你可能压根认为那只大猛兽根本是知病猫。
如果,你打算不久的将来处理电源瓶颈问题,那当然还可以考虑大猛兽;但是若打算几年内都不会、没机会、或不可能去动到电源,那应该没人花钱砸自己脚的,大猛兽就不考虑了吧。
这个例子只是比较简单的说明,让各位稍微明了一下瓶颈对评比、选购设备的重要性。实际遇到的状况通常比这复杂一些,甚至常常出现多重瓶颈,这个就真的得花时间好好调查调查啦。
回归电源准则
不过既然音响设备得用电,所以呢,大多数音响系统的瓶颈通常还是得回到电源准则本身。来,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电源处理第一准则是 ......「足~~~」。嗯,很好。那第二准则呢?......「净~~~」。嗯,真好真好,大家都没忘掉。
Laisan...Laisan ,这是电源处理的准则耶,那讯号线怎么办?嗯...这么说好了,你告诉我,讯号线传输的,是不是「电」子讯号?没错吧,还是用电啊,只是讯号很微弱罢了,还是得遵循「足」跟「净」两大定律地。
粗就是好?
Laisan ,那简单啊,把电源线加粗加大、讯号线加粗加大、喇叭线也加粗加大,够足够净了吧!这话呢?其实只对了三分之一
(啊~~连一半都还不到啊...这....)
第一:加粗加大就更好,只是用于同材质、同结构的线材,把 ProCo 12-2(12 Gauge x
2)换成10-2(10 Gauge x
2),材质相同,结构也相同,当然是更足更净,可是如果拿来跟YTER喇叭线(导体长得很像扁面条)比较,那就不定是粗的会胜出喔。
第二:外面的线不停加粗加大,那机器里面的线呢?照理说机器内部的线怎么选用怎么布局才妥当,其实应该是制造厂商的事情,轮不到我们管,不过,如果你 (机器)外面用上几十甚至破百万元级的线材,万一不小心得知(机器)里面用的线材满Bird的,你会有何感想?
均衡最重要
这就回归开头讲的啦,哪个项目最低分,总分就是那么低,一味补强其它地方,总会遇到「瓶颈」的。比如说电源是个瓶颈,哪天你真的下定决心,立定志向,努力
存钱,把系统的总电源及电源线都给换到很足很净,好啦,电源瓶颈不见了,可是哩,机器的瓶颈出来了,因为电源条件大幅改善,虽然声音变好听,但是也听到以
前没听到的 (机器)缺点,这下难道又要把机器给换了吗?万一机器换了又跑出其它缺馅呢?没完没了了.....
所以啰,虽说这个足跟净是无底洞,但是相对于你自己的宝贝系统而言,总是有个相对的上限,这个上限就是: 你自己个人认知+预算许可+系统所需(加号代表交集)。而前两项其实都是「人」的因素,所以音响还是人玩的,不是人被音响玩...。只要达到这个相对上限,这个瓶颈就算处理OK,当然,不排除本来比较不明显的问题此时会成为新的瓶颈喔,所以得耐着性子再来一次,再处理到相对上限.....。两、三轮下来,你应该会发现,不但系统变好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功力大增」,不必在寻寻觅觅所谓梦寐以求的声音,因为,自己要求的声音,就在不远的前方了。
最近新销售的个人计算机,大多已经搭配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出货了。
Hi-End系统的瓶颈
瓶颈在哪里?
回归电源准则
粗就是好?
均衡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