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耳放搭配系列(五)SWALLOW

标签:
音乐耳机it |
分类: 耳机与耳放earphone |
小澄的SWALLOW(燕子)耳房在国内很有名气,那么我们来看一下,
在驱动森海塞尔、AKG、拜亚、GRADO、铁三角主流耳机时会有怎样的感觉。
先简单说下SWALLOW的外观。先看,纸箱挺大的。

打开纸箱,防震措施做得很好。

外观很干练,有成功男人的味道。全金属外壳,前面板用细腻的拉丝处理,彰显品位。耳机孔闪着银色的光芒,音量旋钮采用磨砂设计,很耐滑。最令我赞叹的设计是金属凹版刻的SWALLOW中的两个“L”字。如同燕子的翅膀,富有强烈的线条感,特别是第二个“L”,竟然贯穿耳机口与音量旋钮,堪称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整体非常简洁,很正统的设计
脚钉很漂亮

直接采用脚钉

背后的设计很明了,一组输入,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很工整的设计。
个人觉得音量旋钮朴素了些,再华丽点就好了
个人很喜欢这行字的凹版设计

进入正式听感:(CD机为马兰士SA11S1)
CD(一)、拜亚试音碟:

GS1000:
TRACK1:人声有力,密实,有声带振动的质感。钢琴清晰,塑造了一个宽敞的空间。
TRACK2:低频的下潜很深,弹性也不错,背景清澈度非常高。钢琴的轮廓清晰无比,完全是中性的声音,具有很强的分析力,连接也很顺滑。
TRACK3:鼓声具有相当不错的弹性与下潜,与此同时,高频延伸很好。配合得很完美,营造出出色的音乐空间。
TRACK4:小提琴华丽。吉他的弦声很干脆弹性十足,如同燕子一样轻盈灵活。
TRACK5:电子硬质明亮地在空间中穿梭,背景没有一丝杂音,金属快速的敲击空气感十足,线条明晰。
TRACK6:吉他凝聚而使人陶醉,中性而无染。
小结:完全将GS1000的大声场、中性音色、高解析、强大的三频发挥出来。听纯器乐非常好的组合。

DT990:
TRACK1:在正常音量下听不到底噪,人声清晰而凝聚。
TRACK2:低频的下潜与弹性都不错。声场大而密度高,足够的线条密度使声音一点也不刺耳。
TRACK3:低频的节奏富有动感。凝聚度不错但还能提高些的感觉。
TRACK4:高频细致冷静,笛声质感灵动,吉他的余韵稍微差了点,收的很迅速的感觉。
TRACK5:电子的穿越有灵感,声音定位准确而立体。
TRACK6:雨点的声音很清楚,没有粘连。吉他的弦声很饱满。
小结:听乐器相当不错的组合,端庄中性而且大气。
HD580:
TRACK1:人声很有力量。
TRACK2:解析不错,高频的线条偏粗一些,低频比较凝聚,总体感觉耐听。
TRACK3:低频泛音美丽地衬托着中高频,听感饱满舒适。
TRACK4:低频的力量偏柔,有蓬松的感觉,吉他自在而潇洒。
TRACK5:强大的中频为基础,高频与低频自由发挥,很得意的感觉。声音的节拍感很好。
TRACK6:有夏天傍晚的雷雨的感觉,有些热气,仿佛将要迎来和谐的夜晚。昆虫、小鸟的叫声很不错。吉他的腔体反射很自然,另人陶醉。
小结:驱动得很不错,难以想象HD580有如此实力。
HD650(新新HD600):
TRACK1:男声圆润完满,很有雄壮的感觉。
TRACK2:声音层次感好,冷静沉着,钢琴力度非常不错,刚猛。
TRACK3:鼓声的着力点比较大,高频朴素而不华丽,低频的形体偏散一些,高频延伸不强,在强大的中、低频下显得靠后。
TRACK4:笛声充满空气振动的感觉。金属感逼真而偏暗,声场比较窄,没有将HD600与HD650的左右声场打开,但是保持了他们的原汁原味的特点。吉他的余韵显得不足,有些呆板的感觉。
TRACK5:金属打击乐器的空气振动感不错,但是高频线条不够明晰,消失得比较仓促。
TRACK6: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吉他不强调细腻的线条,而是追求粗放的感情,如果能再通透一些就好了。
小结:中规中举,久听不累,没有一耳朵的惊艳,却有难以忘怀的朴素真情。

K601(K501):
TRACK1:男声并不雄厚,而注重清晰的声线。
TRACK2:钢琴清脆,声场大。金属巧击声明亮而有余韵。
TRACK3:节拍清晰,有粒子般的独特感觉,可以理解为“干爽”。
TRACK4:小提琴澄亮,吉他拨弦有弹性,线条致密。背后的鼓声力量与下潜明显不足。萨克斯风有颗粒感,比较干,边缘有发虚的感觉。
TRACK5:背景清爽,乐器的力量不足。
TRACK6:雨声很清晰,与森海HD系列稍有些迷雾的感觉不同,很清爽。吉他线条非常凝聚。
小结:小提琴与吉他的质感很完美,声音清爽。中频也很凝聚,但是对K601本来就不强的低频没有任何改善。在表现鼓声等注重低频的乐器时,缺乏力量与下潜。比较一般的组合。
K701:
TRACK1:高密度的男声,很真实的感觉。
TRACK2:开场时的长音“嗡——”的下潜与细腻令我一下子就被感动,很有韵味,久挥不去。钢琴的力度,质感都不错。
TRACK3:低频比较有力,音乐很浓郁,通透度欠缺一些。
TRACK4:华丽如丝绸的提琴声。吉他的腔体反射感很不错。
TRACK5:空间中充满高密度乐器声,速度不够快,线条偏大,使形体感不够清晰。
TRACK6:美丽的乐器很容易令人着迷,但是,显得偏厚。
小结:充满华丽浓美的音乐,在表现纯乐器演奏时通透感不足。
RS1:
TRACK1:人声的口型非常清晰,而且声底雄壮。
TRACK2:背景清澈、定位准确、层次分明。低频不仅有力而且弹性不错。钢琴声通透而细致。
TRACK3:细节很清晰,高频没有毛刺但偏保守了些。
TRACK4:小提琴声细腻而清爽,吉他欢快而有弹性
TRACK5:高频细节略有含糊,中频很凝聚,低频的力度没有达到RS1的最强水平。
TRACK6:空间并不大,但乐器布局井井有条,质感不错。
小结:无毛刺的声音,比较平衡。能基本体现RS1的素质,还不错。
A950LTD:
TRACK1:人声不够凝聚,比较有数码味。
TRACK2:低频太微弱,金属敲击声比较细腻,高频密度不错,很冷酷的声音。
TRACK3:声音平淡,感染力不足。声音过于平面化,层次不足。
TRACK4:小提琴不够凝聚,低频表现得不明朗,形体模糊
TRACK5:金属的振动感充分,空灵虚幻的声音,低频近乎消失,
TRACK6:电子的声音悦耳。声场虽然大,但是中频空。
小结:非常一般的组合,感情冷淡,声音散而有反射感,表现电子乐比较华丽。
W1000:
TRACK1:男声清澈明亮。钢琴清脆悦耳,余音美丽。
TRACK2:高频延伸细腻。鼓面紧,从而令敲击充满弹性。钢琴声明亮而美丽。
TRACK3:低频的量不多,没有将声音的层次表现的很清晰。
TRACK4:吉他的弦声美丽柔和,笛声悠扬,空气感出色。
TRACK5:声场较大,声音饱满而不臃肿。高频延伸很好但密度稍有不足显得微有些漂的感觉。
TRACK6:吉他声音饱满,乐器音色华丽。
小结:不错的组合,基本发挥了W1000华丽与硬朗结合的特点。
W5000:
TRACK1:人声快速而致密。
TRACK2:非常清澈的声音充满立体感。快速的声音不拖沓。钢琴迅速而具有弹跳。快速的高频有电光火石之感。
TRACK3:丝滑细腻的高频延伸。低频结实而凝聚,形体不大。强大的细节再现能力,纤毫毕现却不刺耳。低频扎实的形体与适当的力量令我满意。
TRACK4:强化的细节清晰映入耳朵。吉他弹得干脆而收得迅速,与弦接触的一瞬间闪烁着美丽的星光。
TRACK5:全频细致的空气感将人融入音乐。线条非常凝聚细腻。几乎没有染色使声音很中性。保持了原汁原味。
TRACK6:声音的延伸性非常好,高频细腻地冲向天空。
小结:听乐器配合得非常好的组合。平衡、大气、细腻,能量充沛,充分驱动的振膜,展现出W5000强大实力,非常值得一试的组合。
CD(二)、《八只眼精选》(男声合唱加乐器弹奏)
W5000:细腻的手风琴,亮丽的小提琴很悦耳。吉他真实而宽松,男声合唱的定位很清晰。乐器凝聚的线条与男声互不干扰,细节很清楚,声场宽大。
W1000:乐器具有出众的清澈感与空气感,音色冷酷而闪光,吉他清脆而有弹性。很冷静的分析力。
A950LTD:声音清澈,吉他弦声的振动感出众,余韵美丽。
GS1000:层次感与口型清楚,空气感很强。
DT990:高频延伸不够最强,声音丝毫不刺耳,很干净的音乐。
RS1:男声结实,密度高,充满能量。乐器有强大的质感,很中性的声音。
K601(K501):声音偏干,线条清晰。
K701:非常有气息感的男声,自然舒缓,很感人。
HD580:线条朴实,腔体反射感舒适,声音蓬松自然。
HD650(金属滤网HD600):乐器致密,线条明晰。适合长时间聆听。小提琴的腔体反射有很强的木腔感,男声很雄壮。
CD(三)、B’Z《PLEASURE》:(摇滚乐)
W5000:嗓音很清澈,富有气息。乐器清晰冷静,不加染色。线条宽松凝聚。低频力量比较好,弹性不错。高频的延伸有些许不足。整体速度较快。
W1000:声场很宽,略带甘甜。低频力量适中,打击点偏小,乐器速度快,收得迅速。人声的细节刻画地清晰,爆发力较强。
A950LTD:音乐味与解析并重,没有金属反射感。低频凝聚好,细节强,高频的延伸比较华丽,电子乐器速度强劲。
GS1000:人声比乐器远,而且太亮。乐器致密。低频量多,但比较散。声场巨大。
DT990:背景清晰。乐器的质感非常好,很清晰真实。人声不够凝聚。总体感觉还不错。
RS1:高频控制力不足,使线条不够清晰。人声结实有力。不推荐的组合。
K601(K501):声音明亮,密度不高,有些干涩。沙沙的感觉。低频不足。
K701: 相当华丽的乐器演绎。左右声场大,宽敞。具有蓬松大气的感觉。人声密度相当高,而且圆润,气息感很强。具有光泽的线条。低频有力扎实,完全推出了气势。泛音华丽,饱满。乐器与人声并重,配合得很完美的组合,值得推荐。
HD580:声音致密而有热情,低频结实有力。自然而宽松的声场中有平均的三频。是比较完美的组合。
HD650(金属滤网HD600):乐器的左右分离不错,和有立体感。中频清晰饱满,低频浑厚有力,富有激情与节奏感。高频不够清晰。声音的通透度一般,整体速度也不算快。整体表现中规中举。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接到XBOX360上,声音将怎样变化。
HD650:声音有板有眼,很朴实爽快。
K701:人声密度高,声场大而有激情,左右分离度不错。低频结实有力。
RS1:背景通透,人声比较压抑,无法表现出RS1真实的人声质感。不太搭的组合。
DT990:声音硬而亮,低频有消失的感觉,不耐听。
W1000:巨大的声场。低频不足,硬朗骨感的声音。吉他声比较散,形体不佳。与DT990一样不耐听。
最后来听一下在松下SL-SX510DISCMAN用LINEOUT输出到SWALLOW的声音表现:
K701:声音密度不错。低频比XBOX360减弱很多。人声显得紧了些,高频延伸略有不足,比较朴素的声音。
RS1:声音不够立体,声场小,声音不够干脆,人声清晰度不够。与台机有较大差距。
HD650:低频不肥厚,很扎实有力。高频偏暗,细节不够清晰。背景明亮,还不错的搭配。
W1000:人声比较亮,声场比较大,速度拖沓,低频还不错,电子乐器很悦耳,金属乐器比较清脆而动听。
DT990:DISCMAN的小声场与DT990的大声场经过混合,形成比较大的声场,人声没有任何毛刺,小提琴非常细腻动听。电子声迅速、细腻。只是在细节上不够明晰。摇滚乐人声清楚,背景清晰度上乘,是最简单而廉价的感受DT990魅力的组合。
总结:
SWALLOW是一台具有中性色彩的放大器,对K701的匹配度令人惊讶。只是在极高频的延伸方面不是太强劲。是一台中规中举的耳放。
在驱动森海塞尔、AKG、拜亚、GRADO、铁三角主流耳机时会有怎样的感觉。
先简单说下SWALLOW的外观。先看,纸箱挺大的。

打开纸箱,防震措施做得很好。

外观很干练,有成功男人的味道。全金属外壳,前面板用细腻的拉丝处理,彰显品位。耳机孔闪着银色的光芒,音量旋钮采用磨砂设计,很耐滑。最令我赞叹的设计是金属凹版刻的SWALLOW中的两个“L”字。如同燕子的翅膀,富有强烈的线条感,特别是第二个“L”,竟然贯穿耳机口与音量旋钮,堪称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整体非常简洁,很正统的设计

脚钉很漂亮

直接采用脚钉

背后的设计很明了,一组输入,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很工整的设计。

个人觉得音量旋钮朴素了些,再华丽点就好了

个人很喜欢这行字的凹版设计

进入正式听感:(CD机为马兰士SA11S1)
CD(一)、拜亚试音碟:

GS1000:
TRACK1:人声有力,密实,有声带振动的质感。钢琴清晰,塑造了一个宽敞的空间。
TRACK2:低频的下潜很深,弹性也不错,背景清澈度非常高。钢琴的轮廓清晰无比,完全是中性的声音,具有很强的分析力,连接也很顺滑。
TRACK3:鼓声具有相当不错的弹性与下潜,与此同时,高频延伸很好。配合得很完美,营造出出色的音乐空间。
TRACK4:小提琴华丽。吉他的弦声很干脆弹性十足,如同燕子一样轻盈灵活。
TRACK5:电子硬质明亮地在空间中穿梭,背景没有一丝杂音,金属快速的敲击空气感十足,线条明晰。
TRACK6:吉他凝聚而使人陶醉,中性而无染。
小结:完全将GS1000的大声场、中性音色、高解析、强大的三频发挥出来。听纯器乐非常好的组合。

DT990:
TRACK1:在正常音量下听不到底噪,人声清晰而凝聚。
TRACK2:低频的下潜与弹性都不错。声场大而密度高,足够的线条密度使声音一点也不刺耳。
TRACK3:低频的节奏富有动感。凝聚度不错但还能提高些的感觉。
TRACK4:高频细致冷静,笛声质感灵动,吉他的余韵稍微差了点,收的很迅速的感觉。
TRACK5:电子的穿越有灵感,声音定位准确而立体。
TRACK6:雨点的声音很清楚,没有粘连。吉他的弦声很饱满。
小结:听乐器相当不错的组合,端庄中性而且大气。

HD580:
TRACK1:人声很有力量。
TRACK2:解析不错,高频的线条偏粗一些,低频比较凝聚,总体感觉耐听。
TRACK3:低频泛音美丽地衬托着中高频,听感饱满舒适。
TRACK4:低频的力量偏柔,有蓬松的感觉,吉他自在而潇洒。
TRACK5:强大的中频为基础,高频与低频自由发挥,很得意的感觉。声音的节拍感很好。
TRACK6:有夏天傍晚的雷雨的感觉,有些热气,仿佛将要迎来和谐的夜晚。昆虫、小鸟的叫声很不错。吉他的腔体反射很自然,另人陶醉。
小结:驱动得很不错,难以想象HD580有如此实力。
HD650(新新HD600):
TRACK1:男声圆润完满,很有雄壮的感觉。
TRACK2:声音层次感好,冷静沉着,钢琴力度非常不错,刚猛。
TRACK3:鼓声的着力点比较大,高频朴素而不华丽,低频的形体偏散一些,高频延伸不强,在强大的中、低频下显得靠后。
TRACK4:笛声充满空气振动的感觉。金属感逼真而偏暗,声场比较窄,没有将HD600与HD650的左右声场打开,但是保持了他们的原汁原味的特点。吉他的余韵显得不足,有些呆板的感觉。
TRACK5:金属打击乐器的空气振动感不错,但是高频线条不够明晰,消失得比较仓促。
TRACK6: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吉他不强调细腻的线条,而是追求粗放的感情,如果能再通透一些就好了。
小结:中规中举,久听不累,没有一耳朵的惊艳,却有难以忘怀的朴素真情。

K601(K501):
TRACK1:男声并不雄厚,而注重清晰的声线。
TRACK2:钢琴清脆,声场大。金属巧击声明亮而有余韵。
TRACK3:节拍清晰,有粒子般的独特感觉,可以理解为“干爽”。
TRACK4:小提琴澄亮,吉他拨弦有弹性,线条致密。背后的鼓声力量与下潜明显不足。萨克斯风有颗粒感,比较干,边缘有发虚的感觉。
TRACK5:背景清爽,乐器的力量不足。
TRACK6:雨声很清晰,与森海HD系列稍有些迷雾的感觉不同,很清爽。吉他线条非常凝聚。
小结:小提琴与吉他的质感很完美,声音清爽。中频也很凝聚,但是对K601本来就不强的低频没有任何改善。在表现鼓声等注重低频的乐器时,缺乏力量与下潜。比较一般的组合。
K701:
TRACK1:高密度的男声,很真实的感觉。
TRACK2:开场时的长音“嗡——”的下潜与细腻令我一下子就被感动,很有韵味,久挥不去。钢琴的力度,质感都不错。
TRACK3:低频比较有力,音乐很浓郁,通透度欠缺一些。
TRACK4:华丽如丝绸的提琴声。吉他的腔体反射感很不错。
TRACK5:空间中充满高密度乐器声,速度不够快,线条偏大,使形体感不够清晰。
TRACK6:美丽的乐器很容易令人着迷,但是,显得偏厚。
小结:充满华丽浓美的音乐,在表现纯乐器演奏时通透感不足。
RS1:
TRACK1:人声的口型非常清晰,而且声底雄壮。
TRACK2:背景清澈、定位准确、层次分明。低频不仅有力而且弹性不错。钢琴声通透而细致。
TRACK3:细节很清晰,高频没有毛刺但偏保守了些。
TRACK4:小提琴声细腻而清爽,吉他欢快而有弹性
TRACK5:高频细节略有含糊,中频很凝聚,低频的力度没有达到RS1的最强水平。
TRACK6:空间并不大,但乐器布局井井有条,质感不错。
小结:无毛刺的声音,比较平衡。能基本体现RS1的素质,还不错。

A950LTD:
TRACK1:人声不够凝聚,比较有数码味。
TRACK2:低频太微弱,金属敲击声比较细腻,高频密度不错,很冷酷的声音。
TRACK3:声音平淡,感染力不足。声音过于平面化,层次不足。
TRACK4:小提琴不够凝聚,低频表现得不明朗,形体模糊
TRACK5:金属的振动感充分,空灵虚幻的声音,低频近乎消失,
TRACK6:电子的声音悦耳。声场虽然大,但是中频空。
小结:非常一般的组合,感情冷淡,声音散而有反射感,表现电子乐比较华丽。
W1000:
TRACK1:男声清澈明亮。钢琴清脆悦耳,余音美丽。
TRACK2:高频延伸细腻。鼓面紧,从而令敲击充满弹性。钢琴声明亮而美丽。
TRACK3:低频的量不多,没有将声音的层次表现的很清晰。
TRACK4:吉他的弦声美丽柔和,笛声悠扬,空气感出色。
TRACK5:声场较大,声音饱满而不臃肿。高频延伸很好但密度稍有不足显得微有些漂的感觉。
TRACK6:吉他声音饱满,乐器音色华丽。
小结:不错的组合,基本发挥了W1000华丽与硬朗结合的特点。
W5000:
TRACK1:人声快速而致密。
TRACK2:非常清澈的声音充满立体感。快速的声音不拖沓。钢琴迅速而具有弹跳。快速的高频有电光火石之感。
TRACK3:丝滑细腻的高频延伸。低频结实而凝聚,形体不大。强大的细节再现能力,纤毫毕现却不刺耳。低频扎实的形体与适当的力量令我满意。
TRACK4:强化的细节清晰映入耳朵。吉他弹得干脆而收得迅速,与弦接触的一瞬间闪烁着美丽的星光。
TRACK5:全频细致的空气感将人融入音乐。线条非常凝聚细腻。几乎没有染色使声音很中性。保持了原汁原味。
TRACK6:声音的延伸性非常好,高频细腻地冲向天空。
小结:听乐器配合得非常好的组合。平衡、大气、细腻,能量充沛,充分驱动的振膜,展现出W5000强大实力,非常值得一试的组合。
CD(二)、《八只眼精选》(男声合唱加乐器弹奏)
W5000:细腻的手风琴,亮丽的小提琴很悦耳。吉他真实而宽松,男声合唱的定位很清晰。乐器凝聚的线条与男声互不干扰,细节很清楚,声场宽大。
W1000:乐器具有出众的清澈感与空气感,音色冷酷而闪光,吉他清脆而有弹性。很冷静的分析力。
A950LTD:声音清澈,吉他弦声的振动感出众,余韵美丽。
GS1000:层次感与口型清楚,空气感很强。
DT990:高频延伸不够最强,声音丝毫不刺耳,很干净的音乐。
RS1:男声结实,密度高,充满能量。乐器有强大的质感,很中性的声音。
K601(K501):声音偏干,线条清晰。
K701:非常有气息感的男声,自然舒缓,很感人。
HD580:线条朴实,腔体反射感舒适,声音蓬松自然。
HD650(金属滤网HD600):乐器致密,线条明晰。适合长时间聆听。小提琴的腔体反射有很强的木腔感,男声很雄壮。
CD(三)、B’Z《PLEASURE》:(摇滚乐)
W5000:嗓音很清澈,富有气息。乐器清晰冷静,不加染色。线条宽松凝聚。低频力量比较好,弹性不错。高频的延伸有些许不足。整体速度较快。
W1000:声场很宽,略带甘甜。低频力量适中,打击点偏小,乐器速度快,收得迅速。人声的细节刻画地清晰,爆发力较强。
A950LTD:音乐味与解析并重,没有金属反射感。低频凝聚好,细节强,高频的延伸比较华丽,电子乐器速度强劲。
GS1000:人声比乐器远,而且太亮。乐器致密。低频量多,但比较散。声场巨大。
DT990:背景清晰。乐器的质感非常好,很清晰真实。人声不够凝聚。总体感觉还不错。
RS1:高频控制力不足,使线条不够清晰。人声结实有力。不推荐的组合。
K601(K501):声音明亮,密度不高,有些干涩。沙沙的感觉。低频不足。
K701: 相当华丽的乐器演绎。左右声场大,宽敞。具有蓬松大气的感觉。人声密度相当高,而且圆润,气息感很强。具有光泽的线条。低频有力扎实,完全推出了气势。泛音华丽,饱满。乐器与人声并重,配合得很完美的组合,值得推荐。
HD580:声音致密而有热情,低频结实有力。自然而宽松的声场中有平均的三频。是比较完美的组合。
HD650(金属滤网HD600):乐器的左右分离不错,和有立体感。中频清晰饱满,低频浑厚有力,富有激情与节奏感。高频不够清晰。声音的通透度一般,整体速度也不算快。整体表现中规中举。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接到XBOX360上,声音将怎样变化。
HD650:声音有板有眼,很朴实爽快。
K701:人声密度高,声场大而有激情,左右分离度不错。低频结实有力。
RS1:背景通透,人声比较压抑,无法表现出RS1真实的人声质感。不太搭的组合。
DT990:声音硬而亮,低频有消失的感觉,不耐听。
W1000:巨大的声场。低频不足,硬朗骨感的声音。吉他声比较散,形体不佳。与DT990一样不耐听。
最后来听一下在松下SL-SX510DISCMAN用LINEOUT输出到SWALLOW的声音表现:
K701:声音密度不错。低频比XBOX360减弱很多。人声显得紧了些,高频延伸略有不足,比较朴素的声音。
RS1:声音不够立体,声场小,声音不够干脆,人声清晰度不够。与台机有较大差距。
HD650:低频不肥厚,很扎实有力。高频偏暗,细节不够清晰。背景明亮,还不错的搭配。
W1000:人声比较亮,声场比较大,速度拖沓,低频还不错,电子乐器很悦耳,金属乐器比较清脆而动听。
DT990:DISCMAN的小声场与DT990的大声场经过混合,形成比较大的声场,人声没有任何毛刺,小提琴非常细腻动听。电子声迅速、细腻。只是在细节上不够明晰。摇滚乐人声清楚,背景清晰度上乘,是最简单而廉价的感受DT990魅力的组合。
总结:
SWALLOW是一台具有中性色彩的放大器,对K701的匹配度令人惊讶。只是在极高频的延伸方面不是太强劲。是一台中规中举的耳放。
前一篇:新年送张我拍的耳机集合高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