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砖伺候Voyager(旅行者)随身耳放

标签:
杂谈 |
分类: 耳机与耳放earphone |





我以欣赏一件产品的优点为习惯,很少,去直截了当批评具体的产品,叫大家别碰的,耳机里,我甚至找不出一个具体的对象。
现在,我要对一个耳放产品直接扔砖头。它的名字叫Voyager(旅行者)随身耳放。
为什么我要扔板砖呢?我们来看理由:
1、
2、
有 不少人认为,简单的电路应该不容易出恶声,然而,我用一个最通俗的例子来反驳这种荒诞的想法吧。众所周知,随身耳放很多都采用了运放结合电容电阻的设计理 念,但是,非常遗憾,以英国(UK MADE)著称的随身耳放,竟然只有如此低的水准,另我这个消费者头痛、后悔不已。
这东西,看起来黑色 COOL造型,印刷精美,上面还有一个美丽的鸽子,一切,在我刚拿到手时,是那么美好,一个小小的耳放竟然有如此精美的做工,可以说金玉其外也不为过。让 我不禁联想到小身材大味道,我抱着美好的愿望,接到了D50上,然后了我的三大主力耳塞(ER4B,CK10,SE530)。“ 哇!!!!!!!!!!!!!!”我被三记猛烈的闪电雷到汗毛倒立。惨烈的叫声不绝于屋。而这三记闪电,才是序幕而已。旅行者刚开声,就给了我彻底浇了一 头冷水。具体声音,接下来我在十几个耳机耳塞上我们用SA11S1,D50,魅族M6SL三个音源来分析。
旅行者耳放使我想到了“污染” 两个字。它起到的作用是严重扭曲音源的纯净信号。可怜我的SA11S1与D50原本纯净的声音通过旅行者耳放后,俨然已经惨不忍听,无法入耳。声场怪,毛 刺足,平淡无味,干涩刺耳。连我这样善于挖掘优点的人,竟然找了数天也只发现了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发声音”。我请教用旅行者耳放的兄弟,你们找到更多的 优点了吗?能否让我这个用户一起分享?
众所周知,随身耳放面对的是学生群体,而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如果一款定价较高旅行者耳放能够使学 生们听到正确的声音,倒也好,可是恰恰相反,旅行者耳放带来的是耳朵的灾难,如果认为这就是正确的声音,那岂不是导致音乐爱好者们产生错误的音乐鉴赏能 力,而且,这对年轻的耳朵来说,我仅个人意见,认为有损听力。我自己在听了数小时后就出现了耳鸣,烦躁的情况。
不可否认,英国老人也付出 了一定的劳动,他以英国享受生活的利润做出了一款高价低能的产品,我们不能多说什么,因为明白的人可以选择不买. 这远比低价低能的产品更可恶,令人反感。低价低能,这倒也无话可说,但是,高价低能,这就应该为我们所不齿了。我想质问英国老人,您为什么要开发如此低级 的产品来赚取您在英国的养老费?你可不可以静下心来,再您的有生之年真正拿出一款可以媲美我们中国耳放的产品来?我怀疑您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从 SOLO,我看得出,您的思维已经接近枯竭。我悄悄告诉您,您的实力是不如大部分我大中国(GREAT CHINA)的耳放设计者的。请您不要用这样错误的东西来蒙蔽我们的年轻人,使他们建立错误的听音理念了。您的产品我有两个,一个是SOLO,一个是旅行 者耳放,那么我是因为喜欢而买的吗?不是,是因为我要收藏这对“宝货”,以此告诉到我家来玩的朋友,国产耳放比您的产品好,好多少?他们可以自己听。所以 我不需要考虑我写了这篇文章后出不掉您的作品,因为,我宁可砸掉,也不会卖到二手区来害别的朋友。当然,前面已经说了,我会收藏,以典型的高价低能的代表 来警示我的朋友们。
好,看完以上的我的一些想法,我们进入正式听感文章,作为一个随身耳放,我们自然要先看看旅行者耳放接在随声听上是什么效果,能否超过原来随身设备的耳机输出口(PO)。
首先登场的是我那个推CK10都推得很不错的M6SL。由于没有LINEOUT,我只能用M6SL的耳机口连接旅行者耳放。
开 声后,我有些高兴,音量推力还不错(毕竟花2000多收的,谁希望音质不好呢。)欣赏着我喜欢听的周杰伦的320KBPS的较高品质MP3,听着听着觉得 不对,为什么声音的轮廓发出毛刺声?连切换几首歌,都是如此。而且周董的声音变形,齿音不断。这绝对不是我M6SL的水平,我马上拿下耳放,将耳塞直插 M6SL,这下,声音柔美了,正常了。我不敢相信,这时,我宁可认为是我的M6SL的问题。带着急切的想法,我将旅行者耳放与我的SONY PCM D50实施3.5对接。D50里选用我早已通过SA11S1录制的原版CD—著名摇滚乐队B’Z的精选CD—“Pleasure”。
然而,我从来没有听过如此逊的声音。因为,这声音如同被老鼠牙齿啃过的油条,坑洼不平。
SE530:原本偏暗的音色似乎是亮了,但是,这是一种错觉,将声音硬拉上去,失去了形体感导致变形。将声音变得空虚而飘渺。
CK10:直接接在D50上很唯美,接在旅行者耳放上,纤细细致的线条变得粗声怪气。对耳朵是一种刺激。
ER4B:直接接在D50上解析动态均很HIFI,经过旅行者耳放后,过于尖亮的声音已经不能入耳,会对耳朵造成严重刺激,甚至影响听力。
综合:接在D50上比较完美的声音在经过了旅行者耳放的“污染”后,音质确实无疑地下降了。重点表现在毛刺增多,声音密度降低,变得虚亮而不耐听。
结论:随声听加了旅行者耳放比不加更差。
至 此,我基本对旅行者耳放失望了,2000多,就当买个教训,也不会将其转手了,让我的朋友们也领略一下如此污染声音的东西吧。那么一不做二不休,买也买 了,索性接SA11S1推大耳机试试看,以我的经验,连耳塞也推不好是不怎么可能 推好耳机的。接完线,放入刚才在D50上录的B’Z的精选CD—“Pleasure”后,开声,忐忑的心情随着打头炮的HD600一声惨怪的叫声灰飞湮 灭。如同当头一棒将我击昏。这是什么声音?
虽然已经绝望,但痛定思痛,我还是努力打起精神,听了些耳机。
HD600:使我无法相信从SA11S1上竟然会出来这种声音,干涩而毛刺,热情的HD600变成了自来水般的声音。
HD650:一个森海旗舰竟然能表现出奇怪的声音,从不出毛刺的浑厚的HD650,竟然出了毛刺!本事也真大了。
K701:声场干瘪,糊成一团,难以入耳。所有的声音全部向中频挤压过去,致使中频臃肿不堪。
K601:低频几乎消失,高频齿音严重,无法入耳。
DT990:完全的噪音,中频近乎凹陷到没有,高频杂音刺耳,低频如同棉花团。
SA5000:非常刺耳,尖锐的怪声,听力杀手。
W1000:出现了轻微的山洞感,而导致不必要的残响大幅出现。华丽的音色不复存在。
A950LTD:金属的反射声不绝于耳,声音断然不如MX760。
ED9:压路机般肥厚而恐怖的隆隆声轰鸣而过,耳朵吃不消。
RS1:相对比较好的表现,除了高频亮刺外,至少还可以一听。
GS1000:用刺猬来形容不为过,声音有因为驱动不足而支离破碎的感觉。
结论:对于大耳机,旅行者耳放完全缴械投降,由于推力不足造成的振膜胡乱振动,出来怪声,噪声的情况实在另我有砸掉它的冲动。如果大家觉得旅行者有什么优点请帮我找找看,我实在找不出.
结 语:无疑,是个不合格的随身耳放,具有加了耳放反而不如直推的奇妙效果。可以肯定不如国产的1000级别的非随身耳放,有人会问,那你推荐一个1000左 右的耳放。我不会在这里说出具体型号。因为太多了。(肯定不是MINA,我没听过那耳放),因为我一旦在这里说出,必定会有人说我炒作某耳放,大家自已到 耳机店听一下,与国产1000左右的耳放(不是随声耳放)比比看,就会明白。
最后,希望大家在买耳放时最好能自己比较一下,不要犯与我同样的错误,看到相对便宜就冲动买下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