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蝇王》告诉我们什么?
(2018-07-07 18:48:43)
标签:
教师尊严 |
故事发生在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开始他们为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管教而欢呼,后来由于恐惧和生存的威胁,恶的本性膨胀起来。本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杰克也像杀野猪一样去杀昔日的伙伴,伙伴之间的相互残杀,死伤是必然的了。
小说告诉我们未成年人如果没有家长的管束和老师的教育,没有制度纪律的约束,就会参与打架斗殴,在特定的环境中,失去了控制的人性比畜生还可怕。
由此,我想到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本来是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居然用手掐死自己的老师,用刀刺伤自己的同学。虽然专家学者想出了各种惩罚、防范的办法,但是校园欺凌事件仍在继续。
为什么?我觉得除了专家学者分析的种种原因以外,最重要的师道尊严被破坏了。现在的孩子家长根本不管:在公共汽车上孩子喧哗吵闹,旁边的家长熟视无睹,要是乘客有一个提醒一句的,马上会受到连番轰炸:“小孩子嘛,哪有不淘气的!”、“谁家没有孩子?”、“哪那么多事?”等等,这些还是好听的。孩子不但不懂得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是文明礼仪,闹得更欢了,还接受了可以通过胡搅蛮缠坚持自己的错误行为。
还有就是报道一系列老师打学生的事件也有偏差。我亲身经历了一场老师打人事件,就是上课时孩子太淘气了满教室跑,老师就拍了孩子肩一下,孩子回家后就跟家长说老师打他了。当天晚上九点多,我这个班主任接到家长的威胁电话,就劝家长别找打人的老师了:“领导批评她了,有些想不开,她心脏也不好,一说激动了,再有点什么事,咱们心里还会过不去。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您说好吗?”
家长执意不肯,非要我安排时间找打人的老师聊聊,这时已经晚上11点多了。我就跟家长说:“您聊一下的目地是什么?大不了这老师不干了,您儿子今后谁还敢管?对孩子好吗?我孩子上一年级时也让老师抽了,我问他老师为什么抽你?他说了原因,我又抽了他,告诉他必须听老师的话,要不老师抽完你,我接着抽,从此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也当了老师,每年教师节都去看当年抽他的那个老师,感谢老师的管教,反之,我亲戚的孩子,被老师打了一巴掌,告老师赢了,赔钱了。从此孩子没人再管,人家上课他在操场打球,各门功课都不及格,最后辍学去玩游戏,钱不够出来抢钱,人家不给拿刀把人捅了,蹲了监狱,这回不用老师管了,警察管了,孩子他妈对我说,我当时要是听你的不去告老师,孩子不会有今天。我对您的孩子负责才说了这些,不知您明白吗?”孩子的家长说:“老师我明白了,这么晚了打扰您休息了!”
可惜,像这样明白的家长并不多!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小孩得怕点什么才能长大,有老师敢管的孩子是幸福的,无所畏惧的孩子必定走不了太远。
现在,有的学校把戒尺请回了教室,我觉得很好,没有惩戒就没有教育,没有师道尊严就没有敢于管教的老师,家长不管,教师不敢管,随着孩子去,
出现校园欺凌事件是必然的,这不是孩子的错,还教师以尊严,还是提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好,孩子在家听父母的话,上学得听老师的话好的多呢?
我想当过老师的作者威廉.戈尔丁,创作《蝇王》,也有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