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多云。
(2023-06-26 13:30:04)
标签:
杂谈健康情感娱乐 |
分类: 乱弹生活 |
一转眼23年就走完一半了。春节回来一直提不起兴趣写点什么,有两三次打开博客看着排版,写着写着就放弃了,毕竟都是流水账,意义不大。现在越来越理解那些坐在护城河边钓鱼(一整天也不见得有收获)、广场上放风筝(一抬头就是两小时)或者跳广场舞(肆无忌惮地扭啊扭)的中年人,不需要说话也不着急忙慌地,就这么消耗大把时间的中年人啊,都是在大城市里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乐趣。
有句话:小地方的人似乎拥有整个世界,大都市的人则只有两点一线。后一句好理解,前一句大概是指小地方的人生活更加丰满,比如如果生活在我们家乡,县城里大概有三五万人,从城市的一头到另一个尽头开车大概不超过半小时,主要街道也就是十几条,小地方。但你可以触摸到这个小世界的每个角落,你上下班的路上可能会遇到一些熟人,你可以选择去不同又熟悉的饭馆去吃早餐、午餐和晚餐。你可能会经常路过你的母校,你几乎熟悉所有探头和违章点,你可能去过所有的街道和小区,你知道街道社区的领导是从哪个学校哪年毕业的。你了解市场里哪家的菜比较新鲜又干净且摊主好说话,你知道去医院、派出所、交管局、工商税务、房介婚介都可以找谁。你周末可以很轻松地约同学好友去踢球跑步徒步,你还知道邻居家孩子在哪上学工作是否结婚生子。出家门走不多远就有小河,小河里有野生的飞禽和家养的鸭子,再走不多远还有山,从山脚走到山顶也不费多大劲,而你还能在沿途逗个猫狗,摘些个野花野果。你会迅速地知道发正在身边的八卦故事和悲惨事故,你知道电影院、体育场馆、露天戏台子最近都有啥活动,有谁家的谁最近升学结婚生子,又有谁家老人去了殡仪馆。每天的日子过得满满当当、五光十色的。想起一个东北朋友说过一句话:这个地方只要是开门营业的,我都可以拍门而入。所以,在小地方你反而有拥有一切的满足感。
说到底,还是越来越不喜欢大城市的冷漠和空虚了。就说北京,你可以去故宫颐和园长城鸟巢天坛,可以去看梅西的比赛,可以去看周杰伦王菲五月天的演唱会,可以欣赏到很好的艺术展电影节,随处可见各地各民族的美食,还可以去几十家的三甲医院看病,去逛逛全国最多最好的大学。。。但你大多只是地铁上下班,有点时间也就楼下的超市、街边的小公园、方圆五百里内的小饭馆,但凡超出两点一线之外的地方,就得开导航、搜评价、团个劵。谁都不认识你,你也没几个熟人,除了物业的大叔知道叫啥、送快递的小哥名字保存在手机里,放眼望过去基本都是陌生人。就说故宫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协和医院北大清华之类的著名去处,很多北京人一辈子也就去一两次,跟两千公里之外过来的游客并没有多大区别,它们就在身边,你却不觉得跟您有半毛钱的关系。生活的城市很大,生活圈很小。
阿宝同学还是走了,三月初收到他姐姐的消息,我和老胡赶到呼和浩特见了他一面,病房里感觉还好,虽然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但至少能认出我们,还跟姐姐介绍我们并说了几句客套话,“这都是我最好的同学”、“你们住哪安排了吗?”、“晚上就不陪你们吃饭了”之类的。结果等我们回来第三天,他就走了。半个月后跟他的姐姐姐夫在北京见面时,知道了按照他们蒙古族的习俗,他的骨灰已经被撒在了五台山黛螺顶边的山沟里,据说那里环境不错,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会轻松自在一些。说起五台山,我们北京打球的一群朋友,十几年来每年夏末去那边徒步游玩,但这三年中断了,今年或许可以重启征程,到时去看看阿宝,只是他不喝酒不抽烟的,带点什么去看他呢?
扛过春节后,爸妈身体总算慢慢恢复过来,6月的这波二阳也躲过没感染,现在每天能走个五六千步,胃口也不错,只是小毛病不断,今天颈椎不舒服明天牙齿要修补之类,但相比生死都是小事。爸爸偶尔出去做个报告,比如讲一讲我们中学的历史,讲一讲刚毕业时在北京参与导弹研发的经历,鼓励一下年轻的老师、激发小朋友们的爱国热情。每次也有一个多小时,还常常脱稿演讲,很多人夸他精神矍铄,看不出八十多了。这种看着不轻松但质量蛮高的社交活动对我爸还挺有鼓舞作用,人嘛总是希望被需要,被夸奖。几次打电话我也夸他头脑敏捷表达清晰,建议多出去走动,老有所为也是为自己的健康。我还暗示咱们家有长寿基因啊,除了爷爷我没啥印象了,其他长辈像奶奶外公外婆都活过七八十,在他们那一代农村人里也是算长寿了,而我的叔公(我外公的弟弟)接近百岁了,除了耳背其他都还好,平日就很乐观,总是笑眯眯的,要向他学习。无病无灾,很多年轻人也不敢奢望,时代不同了,生活的压力不一样啊。我现在每天吃的药就不少,降血脂降血压降尿酸之类的,还有一些保健品。每周自查血压,每个季度去医院检查一次生化,目前看效果还可以,高压从150降到130以内,血脂尿酸也趋向正常值,但血糖这几年却呈上升趋势,按下葫芦浮起瓢,不消停啊。
五一后,有不少高中同学提议毕业30周年聚该提上议事日程了,原本应该是21年的活动拖了三年。我对这类大型社交活动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擅长组织。也许是上次20周年活动做得还算周全,大家习惯性还是让我出来吆喝组织,可不知道一个孩子马上进入叛逆期的中年男子有多颓废吗?工作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混着,股市都绿了两年了,没心气啊。不过被人需要更应懂礼数,所以也应下来等过完十一开始串联,确实有很多同学又十几年没见,某次翻出20周年时聚会的合影,也有个别人的名字就在嘴边就是说不出来。明年春节吧,大家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应该会比较珍惜见一次少一次的团聚吧。
最近看了《漫长的季节》,感觉比《狂飙》强不少,多少有点《冰血暴》+《白夜行》+《杀人记忆》揉吧在一起的味道。虽然整个剧依旧是虎头蛇尾,最终把故事说单薄了,但这样题材的影视剧之前除了贾樟柯的作品,并没有太多引起反响的,这几年是越来越敢拍了,至少是好兆头吧。亮点也很多啊,马德胜、沈栋梁、邢建春、罗美素都是极好,龚彪开场时炸裂但在后期没完全立起来,或者说他和媳妇的那些个烂事,被马德胜和沈栋梁那一条线给压得死死的。男一号王响,范伟老师,怎么说呢,还是求稳了,差那么一丢丢,就可以完全摆脱范德彪或药匣子了。我觉得他不妨跟北野武学学,从相声演员变身黑帮大佬,抛开小人物的小心思小拿捏,转为黑老大的暴虐诛心,绝对的反差才会彻底地突破,这点上参考狂飙的张颂文,只是留给范老师的时间也不多了。
陆续看了几本闲书,不提也罢。跳绳开始坚持得不错,再加上饮食控制,比去年夏天体重也确实降了十几斤,之后就断断续续,因为后脚掌好像是有筋膜炎或是小骨刺,不明确,不太想去拍片子看医生了,烦心事儿已经够多的。没入伏就连着高温40度左右,本以为夏天可以更好控制饮食,少吃多动,但酷热的夏天里冷饮喝着真爽啊,估计体重又反弹了不少,这还没开始喝冰镇啤酒吃宵夜呢,怎么办?
这篇不知道能不能发出去,陆续改了好几遍了,也不知道哪里就敏感了。
前一篇:2月3日,晴。
后一篇:7月11日,入伏,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