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怎样与学生互动
(2013-04-02 09:50:5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我做中学校长的感悟 |
理想中的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的达成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课堂内容该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动态的开放性。重视课本内容与广阔信息资源的开放性联系,并将之贯穿课程内外。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而可以学有所用。
老师在学生面前的表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牵涉到一些教学技巧、技能甚至体能。对于比较好的教师而言,琢磨这些技巧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当然,这样一种对课堂表现的关注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焦点对准了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细节。在此谈谈课堂与学生互动的两个要素:说话的能力和促进学生说话的能力。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出的最重要的技巧或许就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刺激学生思维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言简意赅的说明或长篇大论的解释很重要,是一种与写作一样需要精益求精的技巧,我们要吐字清晰、语速适中(以学生听得清楚为准)、态度温和地向他们讲解。同时,几乎所有优秀的老师都喜欢与学生交谈,这些谈话的质量对教学的成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改进自己的口头表达技巧会使学生的学习反馈更为积极,最为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不论是45分钟的讲演还是2分钟的解释,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这样学生会觉得被重视对待,思想上比较容易接受。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应做到:
三、民主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一味的只是教师讲,学生答,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只有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放松的环境地中,消除了心理戒备,才能敢说敢做,思维的火花才能蹦发出来。课堂上多用“请你大胆说出来你的想法”,“谁愿意说”,“谁来和和老师一起合作”等,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也更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
四、创设情景是互动的保证
在课堂上只有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必须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很快融入了学习生活中,枯燥无味的知识突然间变得丰富有趣,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成功的激发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情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了《购物策略》时,将讲台布置成商店,讲桌当柜台,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扮演“小小采购员”,每组推举1名数学学得好且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充当顾客,先从买文具开始,练习模拟购物,再“买”日常用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怎样购物更实惠。
五、激励评价是互动的动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给自己鼓励,对自己的赞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
六、角色变换是互动的必要
传统教学“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三十五分钟讲到尾,最后留点时间写作业”,教师一人在唱主角津津有味,当观众的学生却索然无味。新课标中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讨论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的请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学起知识来才有劲。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拉,猜一猜等多活动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异同点。整节课下来学生愉快,开心的在玩中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但学的快,而且记的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情感的课堂——师生互动的途径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呢,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师的情感表现直接牵动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变化。“亲其师,信其道”。如能让学生感受到是在充满师爱的感情环境中学习的。而教师又切实做到以情感人,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会是丰富而深刻的。
1.满怀激情谱心弦——未成曲调先有情。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把我对于课文内容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在互动中激情燃烧!
2.满文情意锁不住——几声呼唤请出来。就是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艺术形象隐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可从教材内容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或作者的思想境界作为突破口,并借助教师自身的阅历和体验,促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交流。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教师应是风,一缕春风;学生是水,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起一幅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无风不起浪”,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狂风大作”,让课堂失控。
八、教师的师德是师生互动的润滑剂
教师只有以高尚的思想品格,渊博的文化知识,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才会受到学生敬佩,赢得学生信赖,形成教学合力。 可以说,一堂精彩的课,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只有教师的桶里装满了“活水”,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学习状态等,及时地改变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在课题实施进程中,课堂教学要做到:(1)必须是情感化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2)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 ,共同探讨。(3)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内外结合,人人都说,人人都做。 教师认真研讨,达成共识,在集体备课中,研究探讨教学方法,手段,设计学生活动,制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