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度与养生

(2018-11-20 09:36:20)
标签:

健康

太极拳

热学

温度

养生

分类: 养生保健
    昨天在家看了一篇关于温度的物理普及文章,开篇的一个表述引发我的思索。
    大概意思是,温度越高,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运动越快。温度越低,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运动越慢。绝对零度是-273℃,在此温度以下,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将停止运动,出现超导、超流体等新的特性。
    文章中进而提到,我们感觉一个物体的温度低,是因为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运动变慢了。
    我进而想,我们感觉物体冷,是物体内部变慢的分子原子遇到了我们皮肤中运动相对更快的分子原子,于是我们皮肤中的热量开始向物体传导,也就是被那些运动慢的分子原子吸引过去,体现了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的道理。因为热量被吸走是危害身体的,所以神经于是用冷的痛感发出了警报。
    看来分子原子是喜欢热的,只要能感觉到周围有高于自己的热,就要吸引过去,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我上中学学物理时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如果把这个道理结合养生去思考,很多问题都有了新的解释。
    比如练习导引、太极为什么能养生?从上述温度的理论出发,太极拳这种运动,外表缓慢,但精神内敛。随着身体缓慢运动,内气逐渐升腾鼓荡。从物理的角度看,就是血液中的分子原子运动逐渐加快,血液就逐渐变热了。热量随着血液流动,再传递给血管,再逐渐向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传递,使身体变热。这个过程就像热量从我们手上传递到手中的物体一样。
http://s7/bmiddle/001bIhTAzy7pl8qH1rga6&690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原理
    
     在行功之前,人体一些部位,一些末梢可能是处于冰冷状态,于是产生了健康的问题。古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养生学名言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处于冰冷停滞状态的机体就容易发生问题,比如腐败,垃圾废物的滞留,然后会污染周围的细胞和组织,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感觉到疼痛。而通过练习拳术,以气行血,以血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停滞部位的分子原子也激荡起来,如同江河涨水,疏通河道,促进了体内腐败、毒素的清除。于是达到了祛病强身的效果。这就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原理。
http://s5/bmiddle/001bIhTAzy7pl8zJ88Yd4&690

    而跑步、登山、散步、游泳、跳操等有氧运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身体热起来都是有利于健康的。有氧运动缺点就是过于快速剧烈,身体各部分不一定都能适应。就如同冬天发动车子,油门踩的太狠不仅浪费能量反而损害车子,所以有氧运动要先热身。
    
    另外,身体的器官组织的加热也有个过犹不及的问题,比如血液过热或热的过快,会导致心肺过度疲劳,以及一些脏器功能损伤。有氧运动不容易控制运动量,内在器官、运动系统的活动容易不协调,人对自己耐受力的感知也容易滞后,所以容易受内伤和外伤。
    
   而太极拳这种功夫,身体一直处于缓慢加热过程,体内器官组织有充分时间彼此调试,练得慢,对于身体感受就更敏感,容易把握分寸,不易过度疲劳,损害脏器。所以损耗小,伤害小,效果应该更好一些。缺点是容易达不到运动量,所以要把身体练热才有效果。
   
   从热传导方式比较而言,有氧运动的热量是以局部的大肌肉为中心向身体其他部分传导,血液流经大肌肉得到更多加热,再传导到其他部位。太极拳的热量是用气加热血液,然后通过血管从内部向全身传导。用做饭的加热方式来打比方,有氧运动有点像烧烤,蒸煮,太极拳有点像微波炉加热。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只要身体热起来就有利于健康,但是不能过热到损害身体系统的程度,另外还没热起来的身体部位强行改变物理形态就会有伤筋断骨等损害。我没系统学过医学,只是凭简单的逻辑进行推导。具体如何把握,选择什么方式,需要朋友们自己留意。
      
    以上仅从运动的角度谈了养生,而除了身体的运动外,情绪对身体健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若向具体入微的方向推断,情绪应该也是影响到了身体的内在运动,从而导致身体各部分冷热不均,某一部分失去温度从而发生淤滞,而某些部分过热机,呈现能亢进,进而发生损伤、引发疾病。

    (我看的就是这本书,想给孩子看的,可是她不喜欢看,我只好自己看了。开卷有益啊,因为是韩国人编的,除了突出了一些韩国的发明探索外,里面很有些与我国读物不一样的视角。比如讲到瓦特,我们强调瓦特善于观察,看到水壶盖被蒸汽顶起来,后来就发明了蒸汽机。而在此书中也提到水壶盖这件事,除了说明了瓦特有专研思考的好习惯外,但同时也说到瓦特因为长时间盯着水壶盖,而被别人称为懒孩子。而在瓦特之前已经有人发明了蒸汽机,但是不够实用,瓦特在那种蒸汽机的基础上,通过1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制造出了实用的蒸汽机,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瓦特的故事提醒我们认识专研的价值,以及怎样更包容的看待儿童、如何在别人的误解中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补记
   因为有别于科学家,我的思考更多是建立在中学的理科水平和猜想前提下。分子到底是喜欢热从而吸收热,还是喜欢冷从而释放热,这我还说不清,但可以确信的是,在一个系统之内,热有寻求平衡的趋势,类似的东西好像还有不少,也许所有有传导性的东西都有这个特性,比如压力、电流。。。,而社会学中,人类寻求公平,抗议两极分化,也许是分子的特性转化为人类意识的一种体现?
   有的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众多人贪嗔痴,怨恨恼怒嫉妒。如此推测,就物理传导而言,虽然也有主动释放的,但主要的动力在吸收的一方,20181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有旦夕祸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