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美丽的菜单

https://img2.baidu.com/it/u=823915863,3970396130&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58&h=500
菜单诱人,如果真能按照上面的美食端上餐桌,那便不枉含涎于口的食客们一番深情渴盼。特别是这菜单之始本于大家共同起事时的口号和目标。人人可得,大家共享。西方文艺复兴时提出关于人的赞歌,以莎士比亚最有代表性。那美丽的人的宣言,听得人人振奋,无不热血沸腾。于是,资产阶级革命便在全体大众参与下取得成功。不过,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却不能人人都成为资产阶级。
一、关于人的赞歌
现将莎士比亚的话录下:“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物》
莎士比亚的诗是美的。关于人的赞歌,充满对于人的热爱自信甚至崇拜。但出自王子之口的人。从开始便不包括贫寒之辈。如果穷人得到如上赞美,那也要其受到如贵族们美好的教育,从而能够表现出优雅的举止等。或者与之共同奋起,作王子的跟从。这时其勇敢与牺牲精神能够得到肯定。然而,贫穷的下层人无法有贵族们的“高贵与文明”。跟着一起造反,希望改变下层命运。于是,觉得自己也高贵起来。
然而革命成功,人还是那个人,却仍然有穷有富,甚至一时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原来高贵的人只是那些有钱人,大多数劳动者——工人,身体虽然也和那些高贵的有钱人相同,但却只沦作为其付出体力和身体的命运。
二、诗情的浪漫与平等真伪
莎士比亚这般关于人的赞歌,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了那一时代的精神特征,是一篇诗作。情感意味更浓。也正因为情感,却也更加激发起人们的力量并将其付诸行动。后来被西方一直奉为具有普世价值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则是关于人主题的高度概括总结。是一种理性精神。前者从心理上征服大家,产生巨大号召力。后者是精神征服,让人们认同所谓普世价值。以达到服从社会,甘于支配甚至奴役的目地。到此,资产阶级革命从开始人们共同都能看到和向往的美丽菜单,到饭菜成熟。关于人的赞美被现实的残酷打破。人人平等并不是人人财产平等。出身平等,发展平等。人的平等只存在于他作为人的概念的平等,并不是作为平等的实际存在。实际的存在是不平等的,但人是平等的。即作为抽象的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与自由等理论和概念正是通过这种平等的不平等,和不平等的平等的认知。实现了平等的对人的法律和制度下的合理的统治。有钱和没有钱的触犯法律,有钱人可以通过交保释金避免监牢之苦,甚至花天价请著名律师减轻或者逃脱法律制裁。而没有钱的,只能以身试法,收监入牢。表面看二者是不平等的,但有钱和没有钱正是二者的平等存在。关键不在于钱,而在于二者法律面前的平等。交钱和交不起钱。是两个同样具有人的尊严者在法律面前平等的体现。但实际却正因为钱的有无,才使二者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和结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资本主义那里,钱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个人有金钱,完全是个人的具体问题,无关社会,没有人对没钱的人负责。因为人人平等。一个没有钱的人无法改变自身命运,那只能自叹命薄。绝不可以怨天由人。虽然恰恰是人所存在的具体的社会制度才使人无法摆脱贫穷。造成财富不均,使人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但平等的理论,只将问题和矛盾引向个人,完全归咎为个体的责任。资本主义国家片面强调个体意志与作用,其自由的学说,更是将人类之间本来由于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的严重问题,通过个体和自由的无限放大,达到忽略社会本质目地,麻痹与误导所有无法获得相对好一点的生活目标而不得不处于下层社会人任其摆布。永远只能仰望上流社会花钱如水,花天酒地的生活。贫富差距被无限扩大。
三、人的对立与区别
文艺复兴时莎士比亚关于人的赞歌,是有局限性的。能够配得上这种神一样优美优雅的人的,仅仅是上流社会或者说是精英阶层。普通的劳动者是不佩的。优雅与高贵原本就需要金钱与较高的社会地位才可以拥有。
人们为什么明明处于不平等待遇社会中而又无法反对,并心甘情愿呢。这里正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精英为大家设下的非常具有迷惑性的圈套。一般人往往无法从里面钻出来。精英们为所有人指引了发家致富的途径,即通过个人努力而走入上层社会,成为有钱人。但实际情况社会在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保护下,少部分人占有绝大多数社会财富,这些人神圣与无限高贵居于上流社会。因此,绝大多数人致富的道路是被堵死的。这一点永远不被说破并十分隐藏,只强调个人努力改变命运。于是,多数人成为资产阶级驭使的奴隶和工具。美国前不久的“黑命贵”喊得无论怎样强烈,最终仍然消无声息。
少数人确有通过个人奋斗而跃至上层的。但他们一旦走入上层,便会即刻成为服务于精英层利益的代言人。而其当初奋发努力的所有动力,源自于抛弃低等身份,成为上层人物。并不是真正要实现人人平等。平等沦为糊弄普通百姓的愰子。
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号召与呼唤,永远被限制在高低贵贱,上下差等,种族有别的现实面前。然而致富的理想巧妙地让人感觉其真实存在,精英们巧舌如簧的宣传,好莱乌诸多大片长年上演英雄富豪,逆袭的成功者以及金钱美女美梦。说教以洗脑,美剧以安心。上帝的赐福与“奶嘴儿”的甜蜜,让下层人知足满足。于是,只好心甘情愿地过他不富裕或者贫穷甚至非常贫困的生活而与富有者那些财富万千人平等,民主,自由,享受着“大家所共有”的人权!
四、语言的复杂性
语言具有确定与不确定性质。其赋义,使用和解释往往因为使用者而意义不同。因此,产生同语同音而不同意现象。一个美好的语句,被别有用心人用,往往会抽掉原意而被篡改和歪曲。这是语言的复杂性决定它具有消极和积极两面性。资产阶级之所以能够通过一份美好的菜单调动全体民意与其共同发起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与所语言的作用有关。从这一点讲,语言是具有欺骗性的。这是其消极方面。而某一语词初始或许明确,具体,意含深浅不等,但其多重表意性特点可以将某字词句赋与全新意境。这是语言的积极性一面。
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好的歌唱,仅仅止于留给人美好的想象,却没有兑现真实。
为了不让众人失望,他们抽去精华,留下渣糟,掩盖所为,神鬼不觉,一本正经地制作了与原菜单表面相似的简缩版或低配版。表面仍然富丽堂皇,里面内容标题保留着原版字样,但实际向大家交出的,却是染了色素,靠大量添加调味剂和用劣质材料制成而涂上鲜艳油彩漂亮与餐具一并呈现。
五、西方文明的虚伪性
西方文明是一张非常美丽的菜单。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但并非真给人类所有人吃。正是其虚伪所在。
从这一点讲,它是虚伪和具有欺骗性的。平等自由民主人权。与之同。
有意无意帮助这份虚假菜单进行传播的人很多,文人似乎首当其冲。外国的和中国的都有。今天的不算,仅以鲁迅怒加批驳过的梁实秋便是突出的例子。
当年鲁迅曾强烈抨击那些做“走狗”的精英人物,其以蔑视眼光给未成为资产阶级身份的下层民众指出的出路,宣称其只有“辛辛苦苦诚诚实实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鲁迅将梁思秋为“资本家的乏走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对照此文,联系当今一些紧随西方舆论,试图消弥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无视其阶级对立和差异对中国现存制度充满怨意,甚至不惜以带有仇视的目光看待我们国家的人,真有些相像。如果看他们那么竭尽全力为西方社会唱赞歌,仿佛那里便是人类理想家园。堪称走狗味十足。
莎士比亚关于人的赞歌,虽然出于王子之口,所指亦非包括贵族之外的下层阶级,更不是奴隶。但它本不应该仅仅为贵族独占。关于人的美好,绝非仅仅属于或上层社会。它应该是全人类的属性。因此,那份美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菜单上,更不应该仅仅以其漂亮的包装迷惑大众。
2022年3月6日于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