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两袖清风”

(2014-08-11 15:28:46)
标签:

育儿

分类: 方舟子批评

关于“两袖清风”

    方是民(方舟子)又显摆自己的语文知识,但其语文知识明显不及格,他如下这个微博有三个常识性错误:

http://s9/mw690/001bI89Pzy6La0dFQ0M88&690

错之一:方是民说“两袖清风”典出明朝于谦《入京》诗。于谦此诗是“典入”,不是典出。他显然不懂什么叫典故之“出入”。

错之二:于谦此诗典入“两袖清风”,是衍义。“两袖清风”本义并非指两手空空不带礼金”,此词条本义指的是人两袖清风之外别无长物,更指人迎风潇洒如仙家之脱俗风貌。

错之三:“两袖清风”后比喻为官清廉,也有人用来比喻家贫、一无所有。但方是民所引用的于谦诗句,其间并没有此含义,于谦表示的是“两袖空空、什么都没带”,这和于谦是不是廉洁、是不是穷光蛋毫无关系

 

而网友陶短房指正方是民的解释,虽引用诗句时打错一个字,但对“两袖清风”的解释是学界共识。可作一般解释。

http://s6/mw690/001bI89Pzy6La0fnCNDd5&690

 

陶短房之说,方是民不但听不进去,反而为错强加狡辩,更增笑料。他的狡辩又增加几个常识性错误:

1、他说陶短房“连‘典出’、‘语出’的区别都没明白”。而陶短房所指为“两袖清风”本义之初始,并未据典。方是民自己分明没弄清楚什么叫“典出”、“语出”。

2、方是民说“元朝算什么”。他引用明朝人的诗句作为“典出”,却说“元朝算什么”,难道他认为元朝于明之后?

3、方是民又引用:谢逸《武陵春》就有:“两袖清风拂袖飞,归去酒醒时。”更是荒诞不经。此间“两袖清风”并非独立词条,强调的是“清凉的风”拂摆的两袖,所引典是《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用现代语法书写应该是这样的:“清风轻轻吹拂,两袖随之摆动。”

4、方是民反复强调:现代“两袖清风”表示廉洁。而“廉洁”一义仅仅是“两袖清风”引申义,他的最初微博强行“典出”,还容不得陶短房纠错。比如“肮脏”现在表示不干净,陶短房说古代表示“人体的脏器”,方是民是不是该说“我不管古代的的含义,我就不干净,你管得着吗?”

5、方是民说:“现代人用‘两袖清风’这个词语全是用于谦的典。”且不说他这句话通不通,只说他的断言如同孩儿吮乳只能是奶粉,而不能吮吸母乳,因为现代的孩子大部分喝奶粉。方是民这句话有两个错误:1)、现代人用“两袖清风”有时也不表示“廉洁”。2、关于“廉洁”一义,真正引义是清代始有,非明朝。

http://s14/mw690/001bI89Pzy6La0hIQUZ4d&690

 

本没时间理睬不学无术的方是民,奈何一个朋友非得让我给他上上课。那我就大致把“两袖清风”一词的来龙去脉说一说。

“两袖清风”重“清风”一词,除清微的风、清凉的风一义外,另特指社会风化清惠,《诗经》采用颇多,恕不一一列举。又指品德高洁,如《文心雕龙》:“必见清风之华。”(手边没工具书,应是原文)。

真正赋予“清风”人格化含义的是记录南北朝南朝的《南史》:“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有明月。”由此诞生“清风明月”一词。“两袖清风”脱胎于此。陶短房给方舟子纠错(引用诗“秋”应为“清”,他打错字了),其解释为正解。

“两袖清风”的廉洁一义,始见于《说岳全传》,又名《精忠岳传》(全名记不住了),作者清人钱彩。这本书是我小时候看过的。

方是民,别老和清廉名臣于谦套近乎。您不仅仅是品行有亏,学养更是差了十亿八千万公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2014年08月1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