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酒哪得清如许

(2010-01-27 11:42:41)
标签:

剩饭

两种

名酒

天下人

钱谦益

杂谈

分类: 扯淡:替天行房

问酒哪得清如许
问酒哪得清如许

 

都市放牛/南京

 

我忍不住打了个糊涂的哈欠,口水也顿时逶迤下来。最近曹操墓的发掘,众说纷纭。民间传说的七十二疑冢也好,正史记载的《终令》、《遗令》也好,全都不攻自破。这个冬天,我倒想起曹操在明月皎洁之夜横槊赋诗的场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在他那里,杜康是酒的发明者。关于酿酒的史上说法,却有另一种记载: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大意是说酒就是从剩饭发酵中偶然发现的,不存在奇妙秘方。呀呀个呸,问酒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剩饭来。

 

酒的来历一向不太清晰。春节来临,许多酒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有许多来历不明的名酒开始锦衣夜行高屋建瓴。其实送出去的这些酒清与不清,喝不喝都难见分晓。我有个朋友,承包了某县城的汽车站,花钱买了无数箱假名酒送给相关领导。还真有那喝完酒打电话来责难的:“许总你那酒不对啊。”朋友在电话里立刻拍案而起:“妈的开店的王三太不是人了!吴局你派人把酒拿来,我找他去换。” 哈哈换个屁,连我都暗爽一把,好久没有人把牛皮吹的这么清新脱俗了。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这种感觉只存在于陶渊明的山水之间了。那些花了高价的,当炉送酒,送出的是情谊还是交换,又有谁说的清道的明。经济学上有个“酒与污水定律”,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过是理想主义者的自欺欺人罢了。

 

老实说,所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仅仅是凡尘俗世一厢情愿的自画像罢了。晚明有个才子叫钱谦益,平时“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的一副正人君子样,南京城破,柳如是劝他殉国,钱大才子“谢以不能”,柳如是再三劝说,钱谦益才咬咬牙跳入水池中,但一会儿功夫,又爬上岸来说池水太冷。入清后,钱谦益曾任《明史》副主编,但耐人寻味的是,在后来的《清史稿》中,他的名字却列入了深含贬意的《贰臣传》。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酒还是那壶酒,鸟人还是那个鸟人。

 

还是说回曹操。在《三国演义》里,他自得意满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在《世语》里,他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两种语境,两种心态,就像巴门尼德对“是”的追问、柏拉图对“相”的推演,对我等引车卖浆者来说,是清晰孰不清晰,把脑袋喝昏了也白搭。2010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我一边看电视一边自斟自饮,突然听说曹操墓里还有两具女性遗骨,纵然酒味清冽甘醇,我还是隐约闻到了一股人渣味儿。问酒哪得清如许?或许,真相只是一个杯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