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扯淡:替天行房 |
撒切尔夫人为何绝顶聪明
都市放牛/南京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听历史课,不是我们好学,实在是教历史的朱老师爱在课堂上讲一些奇闻轶事,那个年代物质贫乏,听故事就象吃肉一般快活,弄得我们这些少男少女每每目中精光四射,一个个象丐帮弟子一般群情激昂。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轶事,是我们的九袋长老朱老师,有次讲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刚做一把手那会儿,下班回家,先咚咚咚敲门,她丈夫问谁呀。答我是英国首相。结果她丈夫愣是没开门,又问谁啊。答我是撒切尔夫人。丈夫也没在猫眼里验明正身便开了门。
这个故事举国上下男女老少好象都听过,因为我后来在很多场合都听人讲过,表面上是说男权的胜利,其实我认为是撒切尔夫人的胜利,至少表达了她聪明机智和临场应变能力的非凡才华。那么,撒切尔夫人为何这样聪明呢?有人从生理角度上分析说撒切尔夫人的爸爸生她的时候是32岁,而32岁正是一个男人生育的最佳年龄,并且拿出很多数据旁征博引。我们撇开这些精子质量和肌肉弹性的生理角度不说,32岁这个年龄其实也是一生中最佳的生殖环境。
中国人讲30而立,也就是说事业小有所成,32岁的人在这个时候基本攒足了奶粉钱,即使母乳有个三长两短的,也足以令孩子健康成长。不象那些毛头小伙子,一旦老婆乳景凄凉,又没钱买奶粉喂孩子,只能看着别人老婆的乳房浮想联翩。我在撒切尔夫人的自传里看过她婴儿时期的照片,那白胖劲儿直逼香港肥姐沈殿霞,一看就知道即使强生奶粉吃的少,也没少吃大白兔奶糖。
撒切尔夫人10岁时获得了格兰瑟姆举行的威尔士诗歌朗诵奖,并且获得了通常只发给11岁孩子们的奖学金,然后进入凯蒂文和格兰瑟女子文法学校。这个时候她的老爸事业上更加成熟,他为撒切尔夫人买的书籍,菲利浦牌的收音机,在那种知识传播闭塞的年代给撒切尔夫人获得知识提供了最好的工具。所以当别人家的孩子陪着父亲经历贫穷和奋斗的转变,特别是战争时期还要颠沛流离的时候,而她已经漫步在霍尔山的坡地上,悠闲地采集野蔷薇和黑莓。
上面我说的好象有点误导读者,似乎经济条件的卓越就能培养出聪明的孩子,其实我的意思是,起码能在同等条件下给孩子提供得天独厚的学习基础。你不要看历史上有很多寒窗苦读的成功事例,其实按照比例来说,还是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出的人才多。打个比方,凿壁借光的故事大家都听过,那是匡衡命好,若是那隔壁人家也是一样贫穷,无光可借,西汉历史上就少了一个丞相,多了一个放牛娃。
那又有看官说了,若是42岁或者52、62岁生孩子,条件不是更好了吗?你这个论点站不住脚。列位,且容我慢慢道来。我们知道,撒切尔夫人在江湖上有个外号叫“铁娘子”。综观她的一生,她的聪明有两种,即三角形和圆形。所谓三角形,就是锐利有余,通达不足,她早期喜欢辩论,好斗。众所周知,政治家成功的基本要素都是在早期的辩论中成长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锐气。她的新闻秘书伯纳德·英厄姆说:“她喜欢辩论,她需要辩论,如果你喜欢的话,辩论是她的药。”
锐气的形成和父亲的年龄有关。32岁时生育出来的孩子,父亲那时不仅事业小有所成,自身活力和锐气也还尚在,同样能够让自己孩子在成长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若是撒爸爸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生她,又是不惑又是知天命的,对人生看的淡泊许多,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少带点淡泊或者溺爱的习气,很容易让她成为优柔寡断的茶花女。若是溺爱过度,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成为用下半身写作的美女作家。
撒切尔夫人无疑是个聪明的符号,至少在中国很多女性心目中的理想是:我要成为像撒切尔夫人那样聪明能干的女人。如果你生的早,请不要埋怨父母曾经带着你一起奋斗,至少你参与了一场有经验的战争;如果你生的迟,请不要慨叹造化弄人,至少你透支了一笔有唇膏的青春;如果你恰巧是在你父亲32岁的时候出生,请不要停下手中的工作抬头看天——你不会真的以为天上会掉下馅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