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7日
(2023-09-27 12:03:06)
标签:
教育文化 |
师恩难忘——怀念王明恩老师
连寿山
2023年9月11日,渭南城区乌云低垂,飘下零星小雨。酷暑已过,秋的悲凉气息莫名其妙袭上心头。清晨漫步公园,郁郁寡欢,心情有些抑郁。
就在纳闷心情为何不爽之际,不好的消息传来,我敬爱的王明恩老师远去了!
王老师是陕西三原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大学毕业后,来到我的故乡——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从事教育工作。
执教40多年间,他先是从条件相对较好的澄城中学到了地处山区、条件艰苦的王庄中学。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急需正规科班出身的老师,老师随即被委以重任,来到县南的寺前中学,担任文科班的地理老师,兼校教导主任。
八十年代末,国家重视职业教育,他又被派去担任县职业中学校长一职。在这里,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
从懵懵懂懂,人生第一次走进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到22岁大学毕业,直接教过我的老师,少说也有上百位。诸多老师,都是启迪我迈上人生之途的导师,他们的恩情,我永远记着。
诸多老师里,王老师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温文尔雅、谦和安详,在“文革”师道尊严被彻底摧毁的乡下中学,俨然是一个另类。从1980年后半年到1982年7月,我做了王老师两年学生。两年里,没见王老师发一次火,没见他训斥过任何一个学生。上课,有的学生调皮捣蛋不好好听讲,他发现后,最多皱皱眉头,嘴角划过一丝苦笑,注视着这个学生。直看得捣蛋鬼不好意思了,收敛了,他再继续讲课。
我参加了两次高考,两次地理成绩都接近满分。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直接归功于王老师的教导。回忆40年前的学习经历,觉得王老师讲课真是教授和专家级水平!他和教我们历史课的张继昌老师,都不备课,上课时就拿一册课本,走上讲台,把书往讲台上一放,然后就直接开讲。从头到尾,这课本基本上也不打开。王老师用极为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的内容讲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他会把课本上那些原理和背后的奥妙,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
山脉分布规律与河流走向的关系,矿藏资源与工业基地布局,洋流方向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他会系统地告诉你这些东西之间的关系。老师经常对我说,地理要学好,没事了多看看地图。这一点,不仅当年自如地应付了高考,而且终生受用。
对于所教授的课程,王老师岂止是烂熟于心!他把教学内容早已化为自己的学术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先教原理,再交待知识点,融会贯通,那几个高考题,基本上没跑。
八十年代初期,寺前中学连续多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文科高考,远远领先本县其他学校,与王老师的高水平教学密不可分。
身材略显消瘦的王老师多才多艺。别看他平日里玉树临风,走上篮球场,简直换了个人!他动作敏捷,投篮准确,和张继昌、范喜财、胡四水、党万海等几位老师组队比赛,那可真是寺前中学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每遇他们打球,老师学生们总是里三层外三层驻足围观,竞相加油。
球场上生龙活虎的王老师,生活里却是一个谦谦君子。他平日里话不很多,说话声音也不大。偶尔请教他问题,他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略微沉顿一下,似乎是在启发你,提示你肯定晓得,只是暂时没想到而已。你突然反应过来了,王老师一定会和你相视一笑,一副开心至极的神情。三五秒之后,你果真没有答案,他会拐着弯儿提示你一下,直到你恍然大悟。
王老师平易近人,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深受学生们爱戴。有次上自习,在教室巡查的王老师路过我的身边,指着我桌子上的水瓶说:“能不能让我喝一口你的水?”
农村娃,水杯就是一个破玻璃罐头瓶子,老师竟然不嫌脏,焉有不给之理?我点着头,给老师端起杯子,眼里闪烁着泪花。
40年过去,这一幕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老师可能也没有意识到,当年他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让一贯自卑的我,莫名其妙地骄傲和自豪起来!
“老师不嫌弃我!”
又穷又丑的傻小子,顿时增添了巨大的自信心。如今的师生们也许晓得,也许不晓得,师生之间,不嫌弃,就是一种爱。
人这一辈子,告别这个世界前,没有一个敌人,哪怕是一个不友好的人,便是成功。我的王老师做到了。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恰好教师节,阴郁的天空里,飘下滴滴雨丝。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亲人和所有学生们思念王老师的行行泪水么?
前一篇:中秋看戏20京剧《霸王别姬》
后一篇:巴马行----南国遇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