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教练还是当“老好人”?
(2010-09-07 23:58:52)
标签:
体育 |
分类: 中国之队 |
两个头球,你进一个,我进一个,都在上半场,当中国队郜林扳平比分后,下半场高家军守平了。能够踢平南非世界杯八强巴拉圭队,应该说成绩不错。毕竟人家世界排名靠前,名气又大,估计高洪波本人较满意,中国队满意,足协和总局领导也满意。因为在比分出现平局后,巴拉圭人认真了,快逼抢,快进攻,快防守,倒地铲球,以及吃黄牌等这些上半场基本看不到的动作和现象频频出现了,中国队的进攻也不像上半时一样流畅了,防守失误连连。
应该说,像国际友谊赛这样的赛事,我们以前踢的不少,请到的对手大多以旅游、观光和挣钱为目的。在很多人眼里,中国足球是赢邀请赛和热身赛,输正式比赛。中国足球水平是邀请赛成绩佳,实战差,对手多是来中国淘金的,并没把比赛当回事,而且回国后还说中国足球裁判不公正。可以说外在形象太差。
这一次,中国队尽管没赢,但我们的进球和进攻让巴拉圭人感受到了压力。巴拉圭队主帅下半时让打世界杯的主力出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可以想到,对手没有赢球,心里极不爽。
说实话,中伊、中巴之战的意义不小,一方面对高洪波率队备战亚洲杯有益,增强了球员自信心,两天一赛,接近实战,问题也暴露了,效果好,同时对提高国足的抗打击能力有利;另一方面,熟悉了技战术打法;再者,对近期负面消息频出的中国足球而言,也算是个利好。毕竟,当谢亚龙等人被公安带走调查后,高洪波好象是“龙时代”不多的“好人”之一。
高洪波,小时候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教练眼里的好球员,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眼中的好父亲,等等,说到底,他确是一个好人,一个老好人。
然而,他不是一个称职的足球教练,不是一个好教练。中国队和伊朗队、巴拉圭队的比赛,不说成绩,两场比赛,中国队每场都换了6名替补球员,也就是说高指导基本上让集训的国家队员都有了一个露脸的机会,长的打180分钟,少的也有二三十几分钟,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换人对提高国足实战有何意义。
大家知道,正式比赛,90分钟除守门员以外,每个队最多只能换3人,90分钟的足球比赛,有时候是120分钟,是对球员体能和意志的考验,体能不行,技术动作往往就变形了,没劲了,你也就跑不动了,足球本身就是依靠不停的跑动制造进球、创造机会的。
巴拉圭人已经被逼的拿出了真东西,派上了主力,这正是考验和锻炼高家军主力球员的好机会,但我们的高帅是个好人,他调整两三个人上场可以被看作是有的放矢,然而,换上6名队员,我们更多的是认为在搞平衡,当“老好人”。
曾经有人传出,以前的中国国脚,有的是靠给足协官员、给国足领队还有主教练送钱才入选的;能不能上场也要靠给主帅私下做做工作才能达到。如果真有此事,谁上谁不上,谁是主力,谁是替补,还真难说清,完全有猫腻的可能。
中国国家队不是人人都能进的,国脚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当然更不是为了搞好关系,搞平衡的地方。我们邀请高水平的球队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按实战去打的,实战只能上3人,你前前后后换上6人,他们在实战中的体能能否打满90分钟靠什么去检验,冯仁亮、邓卓翔们在比赛75分钟以后,是否还能做出漂亮的人球分过,好看的下底传中,快速有力的个人突破,这是一个疑问!
但愿高洪波既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称职的好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