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世界杯不得不说的故事(新浪体育)

(2006-04-20 15:51:17)
分类: 木偶人故事
和行署专员一起看球

2006年,是世界杯的年份,可惜32支列强没有中国队,亿万中国球迷只能寄希望于2010年的南非了。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是记者的节日。说到世界杯,自己的经历多的说不完。

十几年前,我刚参加工作,还是个单身汉。那会儿住房较紧张,单身多数是宿办合一,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在办公室睡觉。大院里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不多,我的性格较内向,不太喜欢串门,有时一个人很无聊。幸好单位有电视,可以打发时间。

意大利世界杯开始了,让我这个球迷着实高兴,但总觉得一个人看球不带劲,不过瘾。其实,我也知道,尽管年轻人不多,但团委的一帮团干可都是球迷,特爱看球、侃球和踢球,我刚进机关大院就听说他们还成立了市直机关足球队,每年都参加职工足球联赛。

一天,一位大我七、八岁的团干来单位查文件,他问我:平时干什么?我说没什么事,晚上看看书或者电视,这两天一直看世界杯。他听了显得很高兴,拿着一份中国青年报说:这个记者球评写的真好。我一看是著名记者毕熙东的文章。他又问在哪儿看球?我说在办公室。他问还有其他人吗?我说没了。他说,他晚上想约几个人一块到我这儿看球,问行不行,我想也没想就满口答应了。

当天晚上,球赛快开始时一下就来了五、六个人。事后才知道,他们都是“妻管严”,半夜看球,因为仅有一间房子,怕影响老婆和孩子休息;另外,一个人看球没劲。对此,我是深有感受。他们一直寻思着找个地方一起看,得知我也是个球迷,而且还是光棍,甭提多高兴了。

人一多,看球就有了气氛,又是喊,又是叫,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高兴的不得了,输了球的直骂“娘”。当时,机关管理比较严,老干部、老同志多,单位一般不准让外面人随随便便进出。

没过两天,事就出来了。一天,我正去水房打开水,突然听见好象有人叫我,回头一看,妈呀,是领导,是我们行署的张专员。尽管他叫不上我的名字,但我心里还是有点发毛。他问我们办公室这几天晚上灯为什么一直总亮着,里面还不停地喊着什么,到底怎么回事。

我只好如实回答。张专员听了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我想来想去,觉得“麻烦”大了,还是把这件事报告了单位领导,领导说不要让外人到办公室来看球了,我赶紧通知那帮哥们,大伙一听泄了气,因为不方便让七、八个人都到谁家里,最后,只好各回各家,各看各家的电视。

没想到,张专员其实也是个球迷,晚上半夜起来看球,中场休息时,在去厕所的路上见办公室灯亮着,而且还有人。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天晚上,比赛刚开始,我一个人正看着比赛,门突然响了,开门一看,竟是张专员,他问我怎么是一个人看比赛,其他人呢?我还没回答,他又说自己一个人看比赛没意思,想和我们一起边看边聊。一听是这样,我立马给其他人打传呼,不一会儿,团干们都来了。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这帮球迷队伍中又多了一个“球迷领导”——张专员。

张专员是个实足的球迷,他喜欢意大利队。尽管白天工作再忙再累,晚上都尽量抽时间看球,只要有东道主意大利队的比赛,他肯定半夜爬起来和我们看球,以至于他的老伴不乐意,把事捅到秘书长那儿,我又挨批了。

不知道张专员怎么会晓得,他反倒批评了自己老伴和秘书长。后来,考虑到张专员的身体,我们这帮球迷劝他只看意大利队的比赛。

就这样,直到半决赛意大利队被阿根廷淘汰出局,无缘决赛,和专员一起看球的美好时光也就结束了。后来,这帮哥们陆陆续续都提拔了(与专员一起看球无关),现在有的是县委书记,有时是县长,有的是部门的局长、主任。

现在一帮看球的哥们见面后,聊的问题经常还是足球,还是世界杯。

我成了“足球记者”

1997年,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成了报社“特约记者”。

4月份的一天,看完中国足球队备战世界杯预选赛的热身赛,觉得戚务生执教的中国队踢的不好,便写了一篇2200字“观后感”寄给了《解放日报》和《西安晚报》。没想到,生平第一次投稿就被报社采用了,乖乖,当时俺的工资也就几百元,但《解放日报》一下子给稿费200元,我的文章还发在体育周刊的头版头条。此后一年多时间,我就一直给《解放日报》和《西安晚报》等写足球评论。

1998年法国世界杯前夕,《三秦都市报》和《西安晚报》体育部都让去参加世界杯足球报道工作,最终我选择了西安晚报。这一个月的时间我收获很大,一方面知道了体育记者、编辑工作的辛苦;另一方面,也知道了体育部稿件的运作和程序。说实活,我仅仅是个“边角料”,主要任务是给著名记者贺晓龙和孟晓琦当“替补”。白天睡觉,写前瞻,晚上看球,写球评。有谁身体实在抗不住的时候,我就临时顶顶班。

每天早上6点左右,接收新华社、中新社等体育专稿传真,还要帮着补一补版面空白,比如每日之星、最佳进球等。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称职的“记者”。在原单位写稿时,习惯在电脑上全部完成,但到了报社这边,住在宾馆,用笔和纸写稿,反倒不会写了,有时一篇千字稿要与近一个小时。好在,贺晓龙他们很体谅我,一般只让我写第一场,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熬过去了。断断续续给报社写稿近5年时间,而最让我难忘的是1998年报道法国世界杯期间的这段经历。


博客感言:在新浪开通自己第一个博客时,心里没底。当每天把对足球的认识和情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体育BLOG上,看着有成千上万的人阅读、留言和评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和自己的文章被报纸采用,变成铅字的感受完全不同,以至于让我有了一种用博客记录人生的冲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