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教学设计

(2013-05-07 16:33:46)
分类: 教学设计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推导方法。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公式的学习,加强数形结合认识问题的观念,感受坐标系的价值。

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粗读

教师活动:

1、考察学生知识背景,确定学生的阅读起点。

2、写出阅读提纲(内容附后),要求学生按照提纲仔细阅读。

3、要求学生粗读课本材料(第72-74页)。

学生活动:

1、自主阅读课本第72-74页内容,了解本章主要内容。

2、阅读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好阅读准备。

3、学生用粗读的方法阅读材料,对本节内容作以大概了解。

二、细读

教师活动:

1、再次展示阅读提纲。

2、要求学生用红笔勾出重点、难点、知识点,应用“圈、点、划”的方法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

3、观察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指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4、关注数学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了解这些学生所标识的记号,发现学生的困难,并给予及时帮助。

5、通过学生对例题的阅读,了解解析法的常规应用,并感受坐标系的价值。

学生活动:

1、再阅读教师所列出的提纲,独立思考并完成阅读提纲中的问题。

2、按照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仔细阅读,用红笔勾出重点、难点、知识点,并用“圈、点、划”的方法勾出重点词语或是有问题之处,用红笔标记疑点与盲点,便于再精读中讨论、质疑或课后求教教师。

3、实在有不能读懂的地方,向教师示意,寻求教师帮助。

4、学生观察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与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有何区别?

5、学生通过阅读例题,对题目中所涉及到的解析法的理解应结合不同的直角坐标系,正确写出点的不同坐标。

三、精读

教师活动:

1、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阅读提纲,并作出解答。

2、要求小组成员互相提出疑难之处,进行交流。

3、要求学生概括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

1、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并推选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发言。

2、小组每个成员仔细考虑组内其他成员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及时解答。若组内成员不能探讨出结论,可向教师示意寻求帮助。

3、每位成员表述自己概括的知识结构。组内加以修正,选取最好的展现于全班学生面前。

四、练习与小结

教师活动:

1、阅读评价测试(测试题附后),通过测试,掌握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训练后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概括归纳的能力。

学生活动:

1、认真作答阅读评价测试题,展示对本节课的数学阅读的水平。

2、认真小结,概括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从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课外续读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从课外资料或上网查找有关距离的其他知识。

学生活动:课外仔细查阅资料,在第二章学习结束后,能说出各种距离的特征和不同点。

六、课后评价

本节课由教师列出的阅读提纲出发,让学生通过阅读策略方法进行层层递进的阅读,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推导方法,熟练理解记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加强数形结合认识问题的观念,感受坐标系的价值。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的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加深有关距离知识的印象,并感受数学公式的对称美。通过阅读评价测试,检查学生理解应用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学生自行简练概括总结课堂知识内容,使阅读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附.阅读提纲:

1、初中学过的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

2、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度怎么计算?

3、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怎么计算?

4、平面上任意两点的距离怎么计算?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怎么推导?

6、什么是解析法?坐标法?

7、例17中以B为坐标原点,以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结论如何证?

8、例17中以BC所在直线为x轴,以BC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又如何证?

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与B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能不能写成AB?

10、式子 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有何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