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后卫给国米中场带来的变数

(2012-10-10 13:50:22)
标签:

杂谈

分类: 蓝黑情愫

斯特拉马乔尼在米兰德比后说到:“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最好的阵型,使用三后卫。在未来我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打法,不过我认为目前的防守体系能最好地为球队带来均衡。很显然,拥有24-25名顶级球员,你可以在紧接着的两场比赛中做出很多变化,这也使得你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合理的选择。”的确,在近期的几场联赛与欧联杯的比赛中,国际米兰都采用了三后卫的阵型,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一个好的教练不应该是等米下锅,而是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最好的佳肴。从这点来看,斯特拉马乔尼无疑已经算一个好教练了,尽管他离成功还比较远。

在变阵三后卫以后,国际米兰的中场人员配置比起一个月前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后腰的组合、前腰的人选以及中场边路的选择上。我们首先来看下目前的几种后腰组合在比赛中的表现。

意甲第五轮,国际米兰对阵切沃是变阵三后卫的开始。本场首发后腰是瓜林、坎比亚索、佩雷拉三后腰组合。这场比赛给国米中场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斯内德23分钟的伤退,卡萨诺替补做前腰。由于瓜林和佩雷拉把太多精力放到了进攻上,上半场国米在中场的控制上显得比较被动,下半场加尔加诺登场后才有所改善,因此佩雷拉改打边前卫,后腰组合变为瓜林、坎比亚索、加尔加诺。这个组合扭转了中场的被动局面,下半场再进一球奠定胜局。应该说斯特拉马乔尼在下半场针对中场的换人是对路的,瓜林侧重攻击,坎比侧重防守,而加尔加诺在中场的传球和串联能力比较强,整个中场运作的就比较顺畅,攻防有序。

意甲第六轮,国际米兰对阵佛罗伦萨。首发后腰是加尔加诺和坎比亚索的双后腰组合。佛罗伦萨的中场不够硬朗,没能给这两人制造太多麻烦,加之国米早早确立领先优势,得以获得本赛季主场首胜。本场比赛中场的变数在于三后腰变为了双后腰,增加了一名前腰库蒂尼奥。这种配置在进攻上手段更多,但防守上存在的问题没能暴露出来。因欧联杯轮换的原因,瓜林只在最后几分钟替补登场。斯特拉马乔尼似乎通过这场比赛和欧联杯的客场胜利确立了双后腰加前腰的中场组合方案,同时,库蒂尼奥在这两场比赛中不错的发挥也给他在米兰德比首发加了不少分。

意甲第七轮米兰德比。首发后腰延续了加尔加诺和坎比亚索,库蒂尼奥前腰。这场比赛从上半场中段开始国米中场就处于劣势,米兰的几个中场都比较强悍,国米的进攻基本上在中场就受阻,防守压力增大,使得加尔加诺和坎比亚索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库蒂尼奥和前场的纵向联系减少,中场显得全无章法,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下半场瓜林替下库蒂尼奥本来是步好棋,但长友佑都的红牌打乱了整个部署,使得整个下半场国米都相当被动。话虽如此,但国米下半场中后段几次突然地整体队形前压还是给米兰造成了不小的威胁,而瓜林虽然多数时候在防守,但几次带球前插还是能串联起前场。米兰德比中场最大的变化是双后腰变三后腰,这个改变并不是加强后防,而是增强对中场的控制,更好地体现斯特拉马乔尼攻守平衡的想法。而3511这阵型也极有可能成为下一段国米的主打阵型。

再说说前腰的变化。斯内德受伤后,库蒂尼奥两场比赛发挥不错,似乎给人们一种错误的论断:斯内德缺阵,国际米兰整体发挥更好,更能取胜。但是,米兰德比后这个论断一定烟消云散。斯内德首发的前几场比赛国际米兰有输有赢,但他的发挥基本正常。因为斯内德阅读比赛的能力强,他在中场被压缩得比较扁的时候会后撤得比较深,把队形拉起来,反击时更需要他精准的传球,所以就比这两点,两个小伙子阿尔瓦雷斯和库蒂尼奥比起他还有不小差距。当然,联赛加欧联杯,还有杯赛几线作战,轮换是必须的,年轻人不愁没有机会。需要做的只是尽快提高能力,更好地融入球队而已。

边路变化其实不算大,只是佩雷拉基本上只能定位在边前卫上,和长友一起打通左路。右边的麻烦似乎更大些,目前还只能依靠队长打主力,对付强队时难免有些吃力。乔纳森迟迟进入不了状态,只靠队长一个人包打肯定是行不通的。虽然长友可以客串右路,但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所以球队有想法引进右边路的人选应该是对症下药,但远水难解近渴,暂时也只有通过协防来解决这问题。

三后卫究竟能在国际米兰实行多长时间还是个未知数,但通过了德比这个大考,球队整体的磨合又上一个台阶。只是希望斯帅能相对固定中场的主力人选,不要再有更多的变数。奇变可以,但经常变来变去对球员的状态保持和更衣室和谐来说都不是好事。

 

 

                                      /九月鹰飞

                                        十月十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