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足球天空 |
至今让我有点印象的瑞士球员还只有十多年前效力于德甲的两个:查普伊萨特和斯福扎。对于如今这帮瑞士“钟表匠”,老实说,除了那个有点火爆的19号外,对于其他人确确实实毫不知晓。
说瑞士队是欧洲二流都似乎有夸张之嫌。据我来看,属于二流中的末尾较为真实。尽管因文化、语言的关系,大多数瑞士球员都可以到德甲踢球,不过,瑞士这国家的特性也就造就了瑞士球员的特点:勤恳、敬业,但缺乏天才!但就这样一支欧洲二流的二流球队只用了一半力气就把中国队直接打趴下。
昨晚耐着性子看完了中国队与瑞士队的比赛,中间几次欲昏昏睡去,但好在有及时的进球能让你适当清醒一下。稍微有点讽刺意味的是,都是看着别人一次次攻破中国队的大门。技术并不出众的瑞士人却用良好的配合和意识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打法简单而有效;而更粗糙的中国队却连象样的配合都无法实现,各种低级失误频频,这就是我们国产优秀教练调教了近两年的球队?除了摇头苦笑还能怎样?手球?确实。但这种胜负明显的比赛实在也不值得为一个球较真,就算裁判明察秋毫,也不过是4减1等于3而已。
现在的中国队和从前相比有什么进步?或者退而求其次,有什么不同?看完比赛,思索了半天,难堪的答案就是:毫无进步,不用和米卢时代对比,甚至还不如“饼才汉”执教时期!三条线结合松散,队员间缺乏互相保护和配合意识,战术意图模糊不清,那中国队还剩下什么?疯狗精神?可就连这一点赖以生存的招数也在“热身赛”和对方球员始终高你一筹的传控频率面前失效。说句实话,看着比赛就知道,中国队员还是在跟着球跑!进攻意识、防守意识、跑位意识这些综合战术素养上和对方的差距,比起技术上的差距尤其大。中国队在比赛中传球屡屡被断,除去失误原因,就是因为对方的防守意识高出自己太多。再者,从中国队员控球时机和传球时机的选择来看,还是停留在“一停、再看、三传”这种低技术水平上。再加上队友跑动路线的不合理,队员之间互相距离拉得过大,在这种局面下,试想你如何去控制比赛?
尽管诟病颇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米卢时期,中国队对于比赛的阅读能力和控制能力是有了很大进步的。可惜的是,这样一些好的苗头却在足协的一再错误决策下被扼杀。进步、倒退,再进步、再倒退!一代代中国球员从崭露头角,到沦于平庸,再到类似于今天的迷茫、不知所措……中国足球正是在这种错误决策下一步步走入了痛苦的轮回!
也许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奋战在比乙的董方卓用一个进球保住了中国队的一点颜面。这也给中国的球员、俱乐部、足协,乃至球迷们提了一个醒,走出去,引进来永远是提高自身水平的正路。认清自己的差距,不要认为欧洲低级别的联赛不值得学习,踏踏实实从底层打起。如果将来有更多的中国球员和俱乐部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中国足球进步的基础才是牢固的。
至于足协,奉劝各位大老,好好抓抓自己联赛的基础建设吧,至于国家队、国奥队,您们交给特鲁西埃或是别的特鲁东埃什么的,不就结了吗?可再别让球员们刚学会了踢球,回头又学疯狗追着球跑了!
文/九月鹰飞
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