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随想 |
当年看了电影《红高粱》后,便去找莫言的小说来看了。那时节中国的文风颇盛,也便接触了苏童、贾平凹、陈忠实等等当代作家的作品。
应该说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文学和电影的黄金时期,当时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屡屡在国内外获奖,很大程度上依托了当代作家们的部部小说,而那时的文学是以理性、思考见长。所以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年龄相仿的两类表现者中找到了共通点。也使中国的当代文学和电影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现实是痛苦的。当思考和理性被娱乐和疯狂取代后,中国电影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尴尬的地步。无所事事中看到李安的《卧虎藏龙》,似乎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乎,张义谋、陈凯歌等大导演纷纷向武侠世界进军。其实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武侠小说一直占据着相当的分量。90年代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武侠小说几乎占据了大半年轻人的心。倒不是对这种小说有什么成见,相反我也很爱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各位先生的作品,甚至也到了痴迷的地步。但看到张义谋导演拍的《英雄》、《十面埋伏》之后,总觉得和自己在书中看到的武侠世界相去甚远,几乎已不象中国的武侠了。
当然,要把一部几十万甚至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放到区区2、3个小时的电影中技术上是相当困难的,但国外不同样有人在拍么?《指环王》、《哈里波特》都是热极一时的电影,它们为什么受欢迎?难道真是靠眩目、逼真的特效吗?不,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才是紧紧抓住观众的重点。大家愿意去看、去猜想佛罗多、哈里即将经历什么困难的事,他们怎样战胜强大的对手等等。而恕我直言,看了张义谋导演的几部影片后,感觉到故事情节简单到几乎贫乏的地步,更多地是靠漂亮精致的画面和那一点爱情因素在打动观众,看完了尽然毫无感觉,没有一点想回味什么的感觉。
听到张义谋导演终于要回归,拍一部关于父子亲情、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影片时,很是高兴了一阵。更为日本电影曾经的象征
对整部影片的评价虽不能用失望来形容,但也远没达到理想中的高度,唯一令人感叹的是
《千里走单骑》和另一部大制作的电影《无极》同样未获得好评,两片的缺点是一致的,看来缺乏好剧本和故事情节的简单化是中国电影唯一的瓶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