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晋朝人江统著的《酒诰》中记载:“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意思是最初的黄酒是将吃不完的饭放在桑树的空洞里,剩饭在空洞里自然发酵成酒,散发出芳香的气味。魏武帝曹操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但从黄酒的记载看,仪狄或杜康以前早已有原始的黄酒了,杜康只是后来最出名的酿酒者而已,但并不等于他就是黄酒的发明者。
另外,古籍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酿酒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较详细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该县因拥有创造文字的仓颉,善制瓷器的雷祥,造纸发明者蔡伦,酿酒“鼻祖”杜康此四大贤人的遗址而蜚声中外。《酒话》中记载:“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的附近有“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水清洌干爽,县志上说“俗传杜康驭此水造酒”。
无独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汝州全志》也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且此两县境内均有诸如“杜水河”、“杜康泉”、“杜康仙庄”等遗址。这里距东周的京都雒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较近,于是人们如此想象:杜康这位酿酒大师,生于白水县,为在京师献艺,途径洛阳。要酿得好酒,他跋山涉水寻觅优质水源,便来到了伊川和汝阳一带。
那麽黄酒究竟是如何源起的呢?比较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谷物和剩饭在桑树洞里自然发酵的经验,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大师杜康总结完善,后人相袭相传,又流传至今。
前一篇:酒的小知识之二:葡萄酒起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