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先流行"小区"概念,但是小区的规模要有一个科学的"度",并非是越大越好.近来观察天津市XXX小区,该区是由38栋建筑物组成的楼群,其中6层的多层楼30栋,12层的小高层8幢。居民大约有3千户,7千人左右。该小区的管理者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以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事实是,由于居民过于密集,导致居住条件不尽人意。早晨和晚上,关车门的撞击声,开车门的遥控钥匙的噪音,发动车辆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早晨5点左右,遛鸟者的口哨声,与宠物狗玩耍的呼喊声,招呼孩子起床声,夫妻龌鹾的咒骂声,让那些想不早起人群不得不“起早”。漂亮的小区道路上宠物在主人的安排下,大摇大摆地大小便,比人都神气和方便。狭窄的车行道上一辆接一辆绝尘而过的机动车,拉着学生和上班族急匆匆地夺路狂奔。孩子们和老年人惊恐的躲避着这一个个危险的钢铁家伙。居民住户入室门选型不妥,这种碰锁式防盗门,与铁门框子接触时发出极其响亮的金属撞击声,整个6层楼,只要有一家关门,大家都不要睡觉了,可怜那些老弱病孕居民,只能自求多福了。
小区的门口设置明显随意,本来就不符和标准的宽度,中间又随意加上一个圆圆的炮楼式岗亭,导致大门入口人为狭窄,时常有车辆刮上“炮楼”。
居民小区的规模要有度,规划部门在审查规划时要建立一套科学计算合适人群聚集度、和道路等物业服务能力极限的数学模型。避免出现违背客观规律的尴尬局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