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
水稻田里用于挡水的稻埂是用土壤堆铸起来的一道防水堤坝,每亩占地面积大约在0.5至1分地,而且稻埂上长草,每年还要喷施除草剂。稻埂还吸附播撒的化肥。由于老鼠盗洞,为防止溃堤,每年各地还要投入大量人工修理稻埂。近年来,有水稻产区试用塑料挡水板用以替代传统的稻埂,以期节约耕地、农药成本和大量的人工费,提高水稻产量。但是由于夏季水稻田里温度高达50度,塑料板又长时间处于太阳的暴晒之下,老化变形非常快,变形后的塑料板就产生漏水现象,不但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还导致水稻生产成本不降反升。
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稻埂有了升级换代产品。一种仅有4厘米厚,以稻草为原料的新型“稻埂板”可以取代传统稻埂,使得稻埂占地面积可以忽略不计,寿命可达5年,不变形,不开裂,不长草,防鼠害,不吸收化肥、不需喷洒除草剂,也不用每年投入大量人工修堤,提高水稻产量。因为没有水土流失之虞,可节水20%。每亩稻田可以增加土地面积0.5至1分地,增加水稻产量50-100斤,合计增加农民收入每亩地40-85元,节省除草剂、农药每亩地50元,节水20%即每亩田80吨,合计40元,人工修埂费用每年70-100元。
传统稻埂各种费用大约在500元,使用新型“稻埂板”总成本在200多元,增加农民收入大约在300元,而且5年之内不需更换。我省有2千万亩水稻田,如果采用这种新型“稻埂板”可增加水稻产量10-20亿斤,相当于增加2百万亩水田面积,还节省了大量的农药、除草剂和人力。这种新型“稻埂板”受到水稻产区农民的热烈欢迎,他们说如果真有这种产品,他们将大量购买,以增加产量和收入,降低人工成本等。
建议:
我省农委对这种新型“稻埂板”进行评估,以期用新技术、新产品对增加我省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产生积极推动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