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夜无眠  天上人间

(2008-02-06 02:17:19)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观察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北京的夜空已经依稀响起除岁的鞭炮声。
我却成了年关夜的不眠人。
想想自己还能在平静和温暖中馨享一份回忆,感慨万端!
在以前的博文里,我说过我对痛苦敏感,对欢乐迟钝,所以,在这个本应快乐的不眠之夜,我想起了很多故人,那些本来不该故去的朋友。。。
 
最先想起的是以前报社的同事小杜。
小杜是个女孩,我们曾经在一个办公室一起工作了几年。
记得她是在还没有毕业之前,就到我们编辑部实习了。因为她那时刚20出头,所以办公室的老同志都把她当孩子。
在外人看来,小杜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她个子不高,又很瘦小,但是性格像男孩子。说话的口气带着北京孩子的那份不吝和自信。
她家在通州,在家里是老小,父母都是老师。
一开始因为她工作的马虎,办公室的老同志对她都有些微词。
但是她文笔不错,人也聪明,对于大家的微词也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计较,所以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对她印象都还不错。
但是她依旧是马虎,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的。经常不是钥匙丢在办公室,就是呼机(那时候手机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找不见了。
有时候我们和她开玩笑说,小杜你以后嫁人可麻烦了,谁愿意找你这么马虎的老婆。她听了倒也不在意,呵呵一笑就过去了。
毕业正式到报社工作不久,每当快下班的时候,有人发现报社楼下经常停一奥拓车,一个小伙子找小杜。
大家就问她,有情况了?她从来不正面回答,只是笑着就溜出去了,钻进了车里。
不久,得知她结婚了。结婚后的小杜的生活似乎很浪漫。经常听她说下班后不是去泡吧,就是蹦迪,就是保龄,反正下班后很少在家呆着。
他老公好像是做什么生意,生活也很不规律。
这种日子好像持续了不长时间,慢慢地人们发现小杜不像开始那么爱说爱笑了,在办公室坐着的时候经常若有所思。
后来听说和她老公开始有矛盾,甚至发展到动手。因为经济问题,两个人都是属于大手大脚,寅吃卯粮的人,对于家庭生活没有规划和算计。
再后来因为我调离报社,就没有小杜的消息了。
后来在一次聚会中,听我们编辑部原来的主任说,小杜离婚了。因为主任是女性,所以小杜有一些隐私的话也和她说,据说离婚的原因还涉及到要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男方想要孩子,小杜不想要吧。
又过了大概一年,和原来报社几个同事聚会,突然听说小杜自杀了。
而且死得很壮烈,就是在那年的春节前,是在父母家的卫生间里,和三毛一样用尼龙袜子自己了断的。
我听说以后非常震惊,怎么可以这样呢?她好像还不到30对呀!
我想选择那样一个日子结束自己的生命,她肯定是下了巨大的决心的。
爱的绝望,生的绝望?
花一样的生命就如此地凋谢了!
小杜,你在天堂见到三毛了吗?
。。。。。。
老罗是我非常尊敬的长辈,也是我曾经的同事。
我们没有在一个编辑部工作过,但是成了很好的朋友。
记得我毕业来到报社的时候,老罗已经50岁左右了。
在外人的印象里,做记者的一般都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其实不尽然,老罗算是一个例外。
老罗文革前毕业于清华大学,学工科的,毕业后分到北京某工厂,做了多年工程师。因为爱好文学写作,发表过作品,所以后来调到报社。
因为和知名作家李陀过去是工厂的同事和朋友,因为李陀的夫人是知名导演张暖忻,由于张的牵线,老罗和张的电影学院同学X导演结了缘。
老罗非常内向,不善口头表达,但是文笔出众。
我和他之所以后来成为忘年交,是因为我们对很多社会问题的看法有相似之处,还因为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
记得那时候因为他夫人是中国电视剧中心的导演,所以经常可以得到外国名片的录像带,所以我可以经常从老罗那里借到外面看不到的片子。
再后来是老罗受我影响,开始喜欢听西方古典音乐。记得我们那时经常从班上溜出去,到北京各个小店去搜寻古典音乐CD。
那段日子真是让人非常快乐的时光。
在西单、西四、新街口、五道口、王府井、琉璃厂、北新桥、米市大街等很多地方都经常出没这我们的身影,不是去逛街,而是去搜寻唱片,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唱片的兴奋和激动是难以形容的!
90年代初期,北京出现音响热,北京西四和新街口附近一下子冒出很多发烧音响店。我们报社同事里,除了我和老罗,还有两个哥们非常热衷古典音乐。我属于能说不能练的,而那两个哥们都有无线电功底,能动手自己改装音响,让我很羡慕。
但是我其实一直对音响器材的发烧不很感冒,原因是我觉得那是舍本逐末,把听音乐单纯变成了听“动静”,不关心音乐的表达,而只关心什么声场、定位、频响这些纯粹的技术指标。
有点跑题了,还是回来说老罗。
因为和我,以及报社其他年轻人的交往,我感觉老罗的心态变得很年轻。或许这么说也不太对,是因为老罗本身就心态年轻,所以他才愿意和年轻人交往。
老罗很有正义感,为人正直随和,尽管性格内向,但是对于大是大非有自己鲜明的立场。
记得那时候我们俩聊天的时候,经常是我在那里慷慨激昂,指手画脚,老罗在一边不停地抽烟,偶尔插上几句话。这样的聊天经常能持续几个小时。
后来我调到别的报社,和老罗的联系渐渐少了,后来他到了退休的年龄。
我和老罗的最后一次见面居然还是因为买唱片,我们在西四附近的一个小店碰上了。
那次见面我感觉老罗更内向了,想和我说点什么话,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再后来就听说他住院了,患的是胰腺癌,听说人瘦得很厉害。我很想去医院看望他,但是原来的同事告诉我说,老罗不希望外人去探视,是怕别人看到他的样子很丑。
听说这个我很悲伤。那时的老罗曾经是一个相貌英俊的男人,很有风度。我不能想象被病痛折磨的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只能为他默默祝福。
但是他还是走了,走得时候刚过60岁。
老罗,在天堂你还听古典音乐吗?
。。。。。。
 
我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