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enorth.com.cn/0/02/47/74/2477488_971110.jpg
帕瓦罗蒂的去世,结束了一个时代。如果单从音高来论,老帕不愧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但是若论更全面的修养和造诣,老帕就难当第一了。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意大利美声歌唱领域,诞生了一大批世界杰出的歌唱家。单说男高音这个行当就出现了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师,先不说早期的卡鲁索和吉利,单是在二战以后,就涌现出意大利的斯苔方诺、莫纳科、贝尔贡济、科莱利,瑞典的比约林、盖达,加拿大的维克尔斯,西班牙的克劳斯、多明戈、卡雷拉斯,美国的麦克来肯等众多熠熠生辉的名字。
与上述这些大师相比,我认为帕瓦罗蒂的擅长在威尔第之前的比较纯粹的美声歌剧和威尔第之后的普契尼的歌剧作品。
老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出现,使意大利“美声歌剧三杰”----贝利尼、多尼采蒂和罗西尼的很多几近湮没的歌剧又重新复苏,《爱的甘醇》、《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梦游女》、《军中女郎》、《威廉退尔》等作品在卡拉斯、斯泰方诺、萨瑟兰、帕瓦罗蒂的美妙演绎下,恢复了它们原本的面貌。帕瓦罗蒂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大振,就来自于《军中女郎》中那著名的九个连续的HIGH
C,老帕从此赢得“高音C之王”的美誉。
老帕的另一擅长就是普契尼的作品,特别是《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和《图兰朵》,这些作品他作为杰出的抒情男高音提供了最好的表现机会,他与卡拉扬和梅塔合作录制的上述三部歌剧的唱片,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和范例。
在威尔第歌剧这个领域,我以为老帕是有所欠缺的,威尔第笔下的男高音通常都带有英雄气质,非老帕这种抒情男高音所擅长,所以除了《茶花女》以外,他录制的所有威尔第的歌剧,都让人感到不那么对劲,都有点声嘶力竭的感觉。
帕瓦罗蒂的事业高峰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之间,之后的年月其实他就在吃老本了。这是可以理解的,谁也不能永远独领风骚。
老帕晚年最得意的事情恐怕就是发现并培养了盲人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波切利的声音酷似老帕,颇有帕瓦罗蒂年轻时的神韵。若非视力的局限,应该有更大作为,可惜!
帕瓦罗蒂走了,但是他美妙的声音将常留人间。
写于20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