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旧作了,置顶于此没有别的意思------我5年前的预言果然成真了,有意思吧 ?或许再过5年,还有奇迹发生也未可知---------
十二年前H从外地调到了北京,做了中央某部属公司的总经理。
他之所以能从京外的一个研究所的头儿直接调到京城任职,当然也是因为有些口碑的,否则这样的调动就不是太顺理成章。
虽然这个京城的部属公司在许多部属公司中,不算一个肥缺,也由于前任领导的无能,该公司经济状况很是糟糕,但是毕竟也是一个正局级单位,比起H原来任职的那个研究所还是要高半级,所以奉调进京毕竟也是算高升了。
H一人调到北京,老婆和孩子自然也就跟着来到了北京,毕竟是局级干部,在中国大陆的官僚体系中,也算是进入了高干的行列,车子、房子和医疗都要享受高干的待遇了。
老婆也跟着进入了该部的另一个公司,女儿也顺利地进入了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
H的任职应该是很显眼的,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一个40岁出头的人能够混到正局级干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H上任伊始,很快在他任职的公司刮起了改革旋风,人事和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H是属于那种敢说大话、狠话,也敢做敢当的人,至少在公众面前是那种给人感觉一身正气的官。
时间不长,公司上上下下都对H的为人和做事风格有了认识。公司也呈现出了一些中兴的气象,但是与此同时,这个公司的一些过去积累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一些国有公司固有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H的改革举措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两年下来,H的改革风暴也渐渐失去了刚开始的锐气。
正在这个时候,H的机会来了。
其实所谓官运是需要机缘的,如果一个在官场上混的人能够经常受到机会的光顾,一个说明他的福气,另外恐怕还要有捕捉机会的手段和能力。
党的组织部门都有发现、培养、考察干部的职责,后备干部的选择和培养就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H的机缘就来自于后备干部的选拔。组织部门每年都要选择一些后备苗子,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互相调任,以给这些人在不同的岗位任职积累经验和资历。
由于H的改革成绩,所以在后备干部选拔中,被所在部的人事部门推荐,到某省做省长助理,虽然级别还是没有升,但是这个职务为今后向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升迁,算是迈出了重要一步。
尽管到京城任职不过2年多,又要暂时抛家别子到外省任职,但是H深知这个任命对自己的今后官场生涯意味着什么,所以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的任命,到某省赴任了。
H在外省任职将近3年,3年中H没有回过几次家,据说在那个省也赢得不错的口碑,无论省里的领导和群众都对他有不错的评价。
但是与此同时,在北京这边也有一些传言,说H和他的妻子感情发生了危机,而和他在京城任职的公司的一个未婚大龄女产生了感觉,这个传言一开始只是传言,因为没有得到证实,但是当H在3年后再次因为上天的眷顾,奉调回京任某部副部长职务时候,传言又变成了和某电视台新闻女主播已经那啥了,不久传言变成了事实,他和女主播喜结连理。
但是在H调回北京的前后,已经和他离婚的妻子和他的女儿都先后被派到反帝前线---美利坚合众国去了,前妻到那里工作,女儿到那里留学。
当了副部长的H更加忙碌了,而且H所在的这个部是一个很有实权同时也是责任重大的部门,所以H的忙碌自然可以想象。
与此同时,H刚到北京所在的那个部分给他的房子还一直在他的名下没有退出,据说那个3居室的房子在H和他前妻离婚后,房主换成了他的前妻,但是由于他的前妻和女儿都在美国,所以那个房子一直是大门紧闭。
有邻居看到在H再度调回北京以后,曾经来过这里,和前妻、女儿发生了一次很激烈的争吵以后,H再没有在以前的房子里出现。
我前边说过,H属于那种那种敢说大话、狠话,也敢做敢当的人,而且为了自己的目的敢于抛家舍业的人,这样的人是做大官的人必须有的素质。
好象又过了不到3年,H从所在部排名最后一位的副部长晋级为部长,H再次受到官运青睐。
不过刚50出头的H头发已经白了3分之2,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大很多。
于是H更加忙碌了,他过去的朋友同事只能时不时从电视新闻里了解他的行踪了。
去年底,H再次奉调出京,到某省任封疆大吏。
据分析人事分析,H还会高升,那莫非就是。。。。。。那啥了?或许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