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腔聚艺魂  皮黄动心魄

(2007-12-13 23:12:30)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随笔/感悟

分类: 活色生香
 
   从周一开始,每天晚上从8点到11点看第三届CCTV京剧票友大赛,兴味盎然。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但是能像京剧这样长久地吸引我的不多。
   从文革中样板戏开始启蒙的对京剧的喜爱,一直到今天,对京剧的喜爱在加深。
   京剧博大精深真是不假。
   京剧之剧目繁多,流派纷呈,几乎可以在古今中外的戏曲中称冠。
   曾经有一个时期,非常担忧京剧的前途和命运。
   看了几天比赛以后,觉得是杞人忧天。
   看到有那么多少年儿童票友的表演能有那么高的水准,足见京剧之道不“孤”。
   我感慨,真正伟大的艺术是不可能消亡的!
   特别是如京剧这样在中国有广泛的普及性和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
   京剧从诞生之时起,就一直伴随着票友的活动。
   票友对京剧的发展和传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实许多京剧名角都是从票友下海的。
   比如言派老生的创始人言菊朋,奚派老生创始人奚啸伯
   都是从票戏开始直至喜爱到难以割舍,进而下海成角的。
   当今国人大都知道欧阳中石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大家,
   但是岂知中石先生还是奚啸伯先生的得意弟子,
   虽然一辈子没有下海做名伶,但是中石先生的京剧功底十分了得,
   中石先生的演唱颇得奚派神韵,而且为奚派艺术的传承贡献多多。
   时下最知名最有成就的青年奚派老生张建国,就得到过中石先生的精心指点。
   京剧的发展历程中不乏名票和名角之间的佳话。
  
   京剧艺术的奇特性和魅力之一,我认为就是:
   在严格的程式和规范中,尽显各流派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这表现在不仅各个流派都是有自己的看家和擅长的剧目,
   而且即使大家共演的剧目,也都会根据自己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
   创造出自己流派独有的唱腔。
   比如《甘露寺》中“劝千岁。。。”一段,大家熟悉的马(连良)派唱来,
   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是马派潇洒飘逸风格的代表作。
   奚派的张建国唱来则是抑扬顿挫,不仅行腔委婉,而且吐字归韵非常严谨,
   呈现出奚派“以字定腔,以情行腔”的鲜明特点,令人回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