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西山的名人墓(一)----京剧名家马连良

(2007-10-14 18:22:25)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视觉/图片

北京西山

植物园

名人墓

分类: 活色生香
 北京西山的名人墓(一)----京剧名家马连良
 
    这是位于北京植物园外西北山坡上的著名京剧老生马连良先生之墓
 
   以下是我下载的马连良先生简介
 
 
    北京西山的名人墓(一)----京剧名家马连良
 
 
马连良,男,京剧老生。字温如。回族,回回名尤素福。北京人。
诞辰:1901年2月28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正月初十日
逝世:1966年12月16日,农历丙午年十一月初五日
 
    马连良成名于20年代,享誉数十年不衰。他的演唱艺术世称“马派”,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美”是它的核心。马连良原宗谭鑫培,早年曾受萧长华、蔡荣桂的悉心教导,倒仓后以贾洪林为依归,在做、念、武打等方面刻苦自砺,并采取贾洪林低、柔、巧、俏的唱腔和唱法,后又师事孙菊仙、刘景然,嗓音恢复后又吸收刘鸿升、高庆奎的唱法,同时大量观摩余叔岩的演唱艺术,多方面的艺术营养丰富了他的表现能力与方法。他虽采众家之长,却决不停留在摹学具体演唱技艺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消化与理解,提取各家的神韵,使一腔字,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
    不仅演出新编马派剧目时如此,即使一般的老生传统剧目,凡经他演出,也必然呈现出马派的风格。马连良严肃对待自己的艺术、精益求精、力图面面俱到。他的嗓音甜净醇美,善用鼻腔共鸣,晚年又向苍劲醇厚方面发展。对于气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演唱从容舒展。唱腔新颖细腻,流畅华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饱满酣畅,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样推敲打磨,愈见精彩,决不草率从事,他的流水板、垛板都轻俏灵巧,层次清楚,节奏多变,于闪板、垛板时,气口巧妙。散板、摇板更见功力,如《四进士》中“三杯酒下咽喉我把大事误了”及《十老安刘》蒯彻在淮河营的“听罢言来笑吟吟”唱段等。一些传统剧目中的老腔经他化用在自己的唱段中,顿呈异彩,如将《雍凉关》的唱腔移入《借东风》等。他在演唱中使用京音较多,这也增加了他的唱腔明快的色调。
    马连良的念白也是他表演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充分做到了传神、俏美和富于生活气息,抑扬合度。顿挫分明,但决无矫揉造做的痕迹,大段的念白如《审潘洪》《十道本》《审头刺汤》等剧,铿锵流畅,富音韵美;对白更为自然生动,有如闲话家常,《汾河湾》《黄金台·盘关》《打严嵩》《乌龙院》《借赵云》《苏武牧羊》等,都能各具情致。马的做工能于洒脱中寓端庄,飘逸中含沉静,毫不夸张而具自然渗透的力量。扮相华贵,台风潇洒是他的又一重要特色,举手投足,一动一静都能恰到好处。穿着不同服装,表演方式也不相同,且不仅出场、亮相、台步、身段等都精确讲究,连下场的身法、步法也都能给观众留下优美的印象。水袖、甩发、帽翅、髯口、大带、穿脱褶袍以及使用各种道具(如扇子、马鞭、拐杖等)的功夫都很深厚,在《清风亭》《九更天》《南天门》《铁莲花》等剧中均有所体现。马连良的基本功极其坚实,开打讲求稳健边式,注意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结合,大刀、枪、单刀、锏等把子运用纯熟,中年以前,短打、扎靠武老生戏演出量很大。马连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除不断新编剧目,并将传统剧目增益首尾,使成情节完整的单本戏,以及表演、唱念的不断出新之外,还体现在服装道具及舞台的美化等方面,他设计使用了《甘露寺》中乔玄的花相貂、缃色蟒,《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花鹤氅,《失印救火》中永乐帝的箭衣蟒,《临潼山》李渊的龙虎靠与方靠旗等,并创造了改革髯口“二涛”。又十分精细地注意舞台上色彩的协调,他所用的武梁祠石刻图案守旧,增加了舞台古典美的意境。
    马连良对于配角的选择极为严格,强调一台戏的整体美,对于上场人物的服装和道具的色彩、式样,都加以精心地调配。因此,马连良表演艺术给予人们的总体印象是谨严、精致,无懈可击。他的剧目、唱腔、做工、念白,都做到了顺应时代,以永久的新鲜感吸引观众,因此,马派艺术堪称是雅俗共赏。他留下的唱片、录音数量很大,唱腔唱段的流传也极为广泛。马连良的戏路极宽,各个时期都排有大量的新戏、如《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及《赵氏孤儿》《海瑞罢官》等。属于马派的传统剧目尤多,《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御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断臂说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等。非马派剧目而能唱出马派特色的如《失·空·斩》、《辕门斩子》《捉放曹》《乌盆记》《骂曹》《四郎探母》《连营寨》等。还有许多配角戏,如《玉堂春》的刘秉义、《英杰烈》的王大人、《胭脂虎》的李景让等,由马演来,亦独具特色。马派弟子和私淑者很多,较著名的有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
 

    马连良原配夫人王慧如,生马崇仁、马崇义、马崇礼、马崇智、马崇延五子及长女马萍秋、次女马莉,继配陈慧琏,生子马崇政、马崇恩及女马静敏、马小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紫竹院秋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