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油化腻的诺灵顿

(2007-08-09 14:01:16)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听乐手记
 
    贝多芬到了诺灵顿的手中怎么变的这么轻盈了?不光音色和卡拉扬们不同,就是"句读"好象都变了!诺灵顿在进行了20多年的古乐实践以后,执掌了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开始新瓶装旧酒。
    他要把不揉弦进行到底了。听惯了,听腻了卡拉扬的厚重和肥腻,来听听诺灵顿的轻盈和直白,味道好极了!老诺把不揉弦的感觉比喻为“戒烟”,很形象。好比吃多了水煮鱼、东坡肉,突然改吃日本料理,感觉一定清爽。
不揉弦的刚劲、质朴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对于审美多样性的观念矫正。以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为代表的“柏林音响”统治了人们几十年的听觉,让很多爱乐者认为这就是古典音乐的范本,中国的爱乐人很多还在言必称卡拉扬,殊不知其实柏林爱乐到了阿巴多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由新锐拉特尔统领的柏林爱乐也在不断变化。
    其实柏林爱乐从卡拉扬之后就没有回到德裔指挥家的手中,这本身已经说明问题了。恐怕是德国人自己也觉得柏林爱乐该换换声音了吧?如今又是和拉特尔一样,来自英国的诺灵顿开始改造斯图加特这支德国乐团,并且是用一种全新的音响美学,很有意味。
    卡拉扬的音响观念好有一比,好象天桥艺人手中舞弄的大台杆,很卖力气,也时有精彩片段,但是如同含沙太多的黄河水,始终缺少澄澈的爽利,有点浓的化不开;而诺灵顿手下的音乐,如同飞梭鱼龙舞,轻盈透丽了许多,牺牲了一些所谓厚重,却赢得了清晰的层次。
    诺灵顿的所谓复古,不是用现代乐队简单地模仿古乐队,而是一种创新,一种新的美学观念的创新,是否定之否定。
    那天我在看音乐频道转播李心草指挥国交演奏“梁祝”,我就忽发奇想:要是心草用一种新的节奏和断句来演绎这部已经让人很腻的作品,会是什么效果?会不会让陈刚、何占豪勃然大怒?让现场听众喝倒彩?我很想做这种试验,可惜我没有那个指挥棒!无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