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旧事新说 |
——听伦敦交响乐团北京演出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演出团体光临北京,北京的乐迷能够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世界高水平的演出真是一件乐事。对于交响乐迷来说,近年来世界能数得着的顶尖级乐团都相继来访中国,如上周刚刚在人民大会堂亮相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以及过去几年陆续在北京登陆的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圣彼德堡爱乐乐团等都向北京观众展示了各自的魅力。但是,让北京乐迷感到最大的遗憾的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同属于世界顶尖乐团的伦敦交响乐团却一直无缘来到北京。那个录制过无数优秀唱片、曾经与许多指挥大师合作过的百年名团究竟何时才能对北京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呢?
3月6日晚,伦敦交响乐团在年仅29岁的新锐丹尼尔·哈丁的率领下,终于出现在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上,给北京观众带来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对于中国乐迷来说,哈丁的知名度虽然不高,但是他当晚精彩的表现,以及他对乐团强大的控制力已经表现出了大师风范。
我曾多次聆听伯恩斯坦临终前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留下的最后一张唱片,那张唱片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布里顿的《四首海的间奏曲》,演绎得精彩绝伦,认为后人难以超越,所以当晚听哈丁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这部作品时,他的过快的节奏处理让我感到不很满足,所以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是,后面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下半场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几乎让人无可挑剔,特别是老肖《第五》的力度变化之大,乐团的游刃有余,确让人叹服。第三乐章的弱奏能纤若游丝,而第四乐章的强若惊雷,都显示了伦敦交响乐团高超的技巧和对俄罗斯作品独具的理解力和演绎能力。
曾听过那张RCA著名的唱片,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在近40年前曾录制的老肖《第五》就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名演。今天,聆听同一个乐团在不同的指挥棒下再次演绎这部作品,真有无限感叹:40年的风雨过去,伦敦交响乐团依旧站在世界的前列,依旧充满活力,而我们中国的乐团何时也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前一篇:还有多少江河湖海可以供我们污染?
后一篇:《合同婚姻》引发的情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