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以前是记者,现在是老板。
说她是老板,其实到现在她好象还没有赚到钱,我倒老听说她陪钱了。
R的人生阅历可谓丰富,这些阅历都写在她自己的书里。
小时侯她梦想做诗人,但是却考到美术学院学雕塑。毕业后阴差阳错地做了记者,而且是娱记,经常和演艺圈打交道。在做记者的过程中,由于经常和音乐人接触,又开始对音乐感兴趣,尤其对西北民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打对民歌发生兴趣以后,R的人生轨迹发生了一个根本的改变。
我知道R这个人是在看了电视上的一个专题片,那个专题片的主要人物就是R。
那个专题片写的是记者R的民歌寻梦之路。
据R后来和我讲,她那时侯经常自费跑到西北去考察和学习民歌,几乎每年都往西北跑,很多时候她就吃住在农村,和农民歌手结下了很深的感情。
她还自己出钱,找关系,帮助很多西部的民歌手出专辑,为他们联系到北京演出。后来通过电视在全国出名的很多西部歌手的背后,应该说都有R辛勤的劳作。
认识R,是通过我的一个其他报社的朋友,我们是在R所在的报社见面的,那是在大约2年前吧。
和R一见面,我就认出了她。
我问她现在是否还对民歌感兴趣,她告诉说:“当然,现在我准备自己成立文化公司,通过公司来运作民歌的演出和推广。”
看她雄心勃勃的样子,很有些受她情绪的感染。
R不象有些记者那样,做记者时间长了变的油滑和事故,R对人对事还是很真诚很认真的。
就因为这个,我们成了朋友。彼此熟悉之后,我时常给她泼冷水,我说现在这个年代,有多少人愿意去听那些山歌野调?我不相信可以靠做这个来挣钱。
她老和我解释说,她做这个不完全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理想。
从她的为人来看,我相信她的话是真的。
前年我们几个报社的朋友,到深圳去参加一个活动,R也去了。
来回的飞机上,她一直在和我探讨成立公司的事情,我还是依旧的泼冷水。但是我感觉她似乎主意已定,不会因为谁而改变了。
回来没有多久,有一次R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已经辞去了报社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看来她要为自己的梦想投入地爱一次了。
去年夏末,我得知R的公司在北京组织了一次“唐乐”的演出,我很好奇。
其实我对这些所谓的“复古”的演出和挖掘,一直很怀疑。
丽江的宣科,曾经宣称他搞的什么“洞经音乐”是唐朝的宫廷音乐。说实话,那些简陋的,原始的音乐如果真出于唐朝的宫廷,那就更说明华夏音乐文化的贫乏了。
现在R又从西安郊区搬来了农民乐社,在首都舞台演出所谓真正的唐乐,我慕名前去观看。
由于这次演出是R和她的公司操办的,在北京演出的那3天,R自然就成了大忙人。
在剧场大厅碰到R,我刚和她打了招呼,就有好几个报社的朋友过来,她忙着去应承了。本来想多和她聊几句,但是看她很忙,我就没有打扰。
那天看完了演出,我匆匆离开剧场,说实在的,我还是很怀疑这些所谓的唐朝音乐的真实性。
即使是真的唐朝的音乐,我觉得这样的音乐和交响乐比起来,简直就是地下和天上的距离。
听了这样的音乐,我更坚信,中华民族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但是华夏民族的或者说是汉民族的音乐文化真的是很渺小。但是从剧场出来后,我还是给R发了短信,我说,无论如何,我还是很欣赏她的执著。
那次演出完过了很久,R给我打电话,我问她是否赚到钱,R 说还是赔了。但是她表示,还是要做下去。
对了,我刚才忘了说了,她的文化公司名字叫“向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