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看《过把瘾》还是经典

(2006-01-14 19:25:33)
分类: 社会观察

再看《过把瘾》还是经典

 

王志文、江珊在电影〈说出你的秘密〉中再演夫妻

 

 

 

问世于10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过把瘾》,被许多观众称为“现代爱情教科书”,得到不同年龄层的共同认可,的确有些超乎寻常。

《过把瘾》既没有枪战加武打的刺激场面,又无商战加色情的时髦佐料,故事所及不过是平凡男女事,寻常百姓家。但王朔、李晓明们却把它讲得意趣盎然,赵宝刚把它调理得丝丝入扣,王志文、江珊把它演绎得至纯至美。

爱情是文艺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形式之所以孜孜不倦不厌其烦地描述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确实由于其中所蕴含的魅力与真谛,让人难以穷尽。也正由于搬演得太多了,所以稍不留神,就容易落入俗套。

比如同为王朔编剧的《爱你没商量》,尽管是大腕云集,播出前被传媒炒得红红火火,但播出后,让人大失所望,有一种被舆论愚弄了的感觉。剧中人个个都哲学家似的喋喋不休地在那里大肆探讨“爱与不爱,该与不该”,为爱争得脸红脖子粗,死去又活来。可观众看来看去,也没觉得哪一位那么可爱。归根结蒂是一种脱离了生活原生态的虚假与编造所导致的创作者与观众的隔膜。

 《过把瘾》一问世,就得到了观众异乎寻常的好评,王志文、特别是江珊一鸣惊人,成为“大从情人”。

《过把瘾》将王塑的三部小说重新组合,剔除了原作中过多的调侃与悖于情理的东西,突出了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以方言与杜梅的爱情与婚姻纠葛作为主线,在现代都市生活背景的衬托下,真实自然地展示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形形色色的爱情。

编导者以一副温情的智者的面具,躲在屏幕后面,机智而又幽默地按照生活的逻辑和人物自身性格的发展,调度出一幕幕爱情悲喜剧。初看该剧,人们往往会专注于方言与杜梅之间的爱情演变,而忽略了编导们精心“策划”的一些支线与插曲,其实那其中也大有真意存焉。

方言的好友潘佑军自打前妻石静坠楼殉情后,发誓不再结婚,可他却一次次在爱情的诱惑下,陷入婚姻的漩涡。每次他都会发一通与自己行为不符的高论,由此种错位产生的滑稽,总会给观众留下会心的、善意的、潮讽的微笑,而谁能否认这其中不会有某些自嘲的成份呢?贾玲寻真情而不得,错嫁给“洋大款”,招致的是无尽的烦恼与无聊,展示了金钱与虚荣主宰的生活有多么的空洞乏味,商人钱康之所以能一半醉后还留一半清醒,就因为他在商海中浮沉之后深有所悟:钱不是万能的……

由此,我们会引发这样的思考:古典的爱情悲剧大都由于客观原因酿就,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孔雀东南飞》。今人琼瑶所编织的爱情悲剧大都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因而只能赚取好古人的眼泪,而很难获得今人的认同。

现代人爱情与婚姻的障碍其实大都源于各种人自身的误区与盲点,当桎梏于我们身上的枷锁被抛弃之后,自由选择所带给我们的负重感并没些许放松。选择的自主性的扩大,其负面影响是轻率与放纵。因此,现代人更需要以充实的心灵去抵御自由所带来的选择过程的偏差。爱情如此,人生亦如此。这或许就是《过把瘾》不衰的魅力所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