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题

(2007-07-04 10:00:10)
标签:

土壤农化分析

华南农大

复习资料

分类: 学习资料(本人整理,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20分)

1. 系统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引起的。例如方法本的缺陷、计量仪器不准确、试剂不纯、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分析人员恒定的个人误差等。

2.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指某些偶然因素,例如气温、气压、湿度的改变,仪器的偶然缺陷或偏离,操作的偶然丢失或沾污等外因引起的误差。

3.加标回收率:土壤农化分析复习题,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的指标。

 

4. 对照试验: 只是一个条件(即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组实验。

5. 土壤有效氮:包括无机氮和部分有机质中易分解的、比较简单的有机氮。它是铵态氮、硝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氮的总和,通常也称水解氮,它能反映土壤近期内氮素供应情况。  

6. 粗蛋白质:粗蛋白质是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含氮物(氨化物)。

7  相对偏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8  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试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称为空白试验。

9  稀释热法:直接利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2:1)溶液迅速混和时所产生的热(温度在120℃左右)来氧化有机碳,称为稀释热法(水合热法)。    

10  好气培养法:好气培养法为取一定量的土壤,在适宜有温度、水分、通气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定培养过程中释放出的无机态氮,即在培养之前和培养之后测定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总量,二者之差即为矿化氮。

11  厌气培养法即在淹水情况下进行培养,测定土壤中由铵化作用释放出的铵态氮。

12  后煮:有机杂环态氮还未完全转化为铵态氮,因此消煮液清亮后仍需消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后煮”。

13  土壤全磷:土壤中各种形态磷素的总和

 

二、填空题 (20分)

含有机质高于50g·kg-1者,称土样0.1g,含有机质为20~30g·kg-1者,称土样( 0.3 )g,少于20g·kg-1者,称土样0.5g以上。

2  经典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干烧法或湿烧法,放出的CO2,一般用苏打石灰吸收称重,或用标准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再用标准酸滴定。

在开氏法中,加速剂的成分按其效用的不同,可分为增温剂、催化剂和氧化剂等三类。常用的增温剂主要是硫酸钾和硫酸钠。

4  土壤全磷测定时, 样品分解有Na2CO3熔融法、HClO4—H2SO4 )消煮法、HF—HClO4消煮法等。目前HClO4—H2SO4  消煮法应用最普遍。

5 土壤有效磷的化学浸提方法包括: (1) 用水作提取剂。(2) 饱和以CO2的水为提取剂。(3)有机酸溶液为提取剂。(4)无机酸为提取剂。(5)碱性液为提取剂。

NH4F—HCl法主要提取酸溶性磷和吸附磷,包括大部分磷酸钙和一部分磷酸铝和磷酸铁。

溶液中钾的测定,一般可采用火焰光度法、亚硝酸钴钠法、四苯硼钠法和钾电极法。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及旋光法等。

9   测定土壤可溶性盐总量的方法有电导法和残渣烘干法。

10  样品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量。

11  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为: 代表性; 典型性; 适时性;  防止污染.

 

 

三、判断题(20)

土壤有机质一般约含氮5%左右。

测定土壤有机质应采用邻啡罗啉氧化还原指示剂。

土壤有机碳换算成土壤有机质的换算系数为1.724。

碱解扩散法要用碱性阿拉伯胶密封。 

土壤全氮测定开氏法中一般没有包括土壤硝态氮在内。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一个相对指标, 只有用一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结果才有相对比较的意义,不能根据测定结果直接来计算施肥量。

7  全磷含量较高的土壤,却不一定说明它已有足够的有效磷供应当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因为土壤中磷大部分成难溶性化合物存在。

8  DTPA浸提剂的试剂组成为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三乙醇胺- CaCl2。

直接测定油料作物籽粒中游离态油脂采用油重法 (国标法)。

10 尿素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成分是缩二脲。

11 17所用试剂和仪器可能含有微量待测成分时,可用下述方法进行空白实验扣除。

12 用pH计测定土壤pH时,玻璃电极与泥糊接触,甘汞电极悬于清液中.

13 土壤的吸湿水为5%,则10.000g风干土的烘干土重为9.524%。

14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主要由系统误差决定的。

15 精密度则是由偶然误差决定的。

 

四、 简述题(40分)

1.土壤农化分析混合土样采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

(2)各点都是随机决定的,在田间观察了解情况后,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S 形线路采样。

(3)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

(4)一个混合样品是由均匀一致的许多点组成的,各点的差异不能太大,不然就要根据土壤差异情况分别采取几个混合土样,使分析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5)一个混合样品重在1kg左右,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以把各点所采集的土壤放在一个木盆里或塑料布上用手捏碎摊平,用四分法对角取两份混合放在布袋或塑料袋里,其余可弃去,附上标签,用铅笔注明采样地点、采土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在袋里,一份扣在袋上。与此同时要做好采样记录。

2.简述土壤缓效钾的测定的方法原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1)方法原理:用1mol/L热HNO3浸提的钾多为黑云母、伊利石、含水云母分解的中间体以及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钾离子,这种钾与禾谷类作物吸收量有显著相关性。

从1mol/L热HNO3浸提的钾量减去土壤速效性钾,即为土壤缓效性钾。

(2)操作步骤: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样2.5g(精确至0.001g)于100mL三角瓶或大的硬质试管中,加入1mol/L HNO3 25mL,在瓶口加一弯颈小漏斗,将8~10个大试管于铁丝笼中,放入油浴锅内加热煮沸10min(从沸腾开始准确记时)取下,稍冷,趁热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用0.1mol/L HNO3溶液洗涤土壤和试管4次,每次用15mL,冷却后定容。在火焰光度计上直接测定。

 

3.简述影响有效磷提取的因素。

   (1)提取剂的种类。各种阴离子从固相置换磷酸根的能力顺序如下:F ˉ>柠檬酸>HCO3ˉ>CH3COOˉ>SO42ˉ>Clˉ,由于F ˉ溶解磷的能力较强,同时又能与铁、铝等阳离子络合,因此0.025mol/L HCl-0.03mol/L NH4F法被广泛用于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但对水稻土不太适宜;

(2)水土比例。提取过程中磷的再固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增大水土比例,不仅能增加磷的溶解,而且能减少磷的再固定,因此水土比例不同,测出的结果相差很大;

(3)振荡时间。固相磷的溶解作用和交换作用都与作用时间有关,因此振荡时间必须规定,才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

(4)温度的影响。提取和显色过程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般要在室温(20~25℃)下进行。

 

4.简述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的方法原理。

在外加热的条件下(油浴的温度为180,沸腾5分钟),用一定浓度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质(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来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

本方法测得的结果,与干烧法对比,只能氧化90%的有机碳,因此将得的有机碳乘以校正系数,以计算有机碳量。

氧化(消化):2 K2CrO7 +8 H2SO4 + 3C=2K2SO4 + 2Cr2(SO4)3+3CO2+8H2O

颜色变化:橙色——黄色或黄中带绿色

滴定: K2CrO7 +7 H2SO4  + 6FeSO4= K2SO4 + Cr2(SO4)3  +3Fe2(SO4)3+7H2O

在1mol·L-1H2SO4溶液中用Fe2+滴定Cr2O72时,其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为1.22~0.85V。

 

5 包括硝态氮的植物样品的全氮测定的方法原理..

水杨酸-锌粉还原法:样吕中的硝态氮在室温下与硫酸介质中的水杨酸作用,生成硝基水杨酸,和硫代硫酸钠或锌粉使硝基水杨酸还原为氨基水杨酸。然后进行H2SO4-混合加速剂法消煮分解,将全部有机氮(包括硝态氮)转化为铵盐。铵态氮的定量可用半微量蒸馏法进行。

 

6 籽粒中粗蛋白质的测定的方法原理.

氮素是蛋白质中的主要成分,同类植物籽粒中蛋白质的含氮量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可用开氏法消煮定氮,再将测得的含氮值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粗蛋白质含量。氮含量换算成蛋白质的系数,一般采用6.25,这是由蛋白质平均含氮16%为根据导出的值,但不同植物籽粒中蛋白质的含氮量有差异,故由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也稍有不同。

以定量蛋白质为目的的总氮量测定中,开氏法分解时,硝态氮的部分氨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蔬菜类特别是可能含有硝态氮的化合物的样品,需要用水杨酸固定硝态氮化合物,用开氏分解测定总氮量,同时用离子电极法测定硝态氮的含量,再从总氮量减去硝态氮量后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7 还原型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原理.

抗坏血酸(Vc)结构中有烯二醇结构存在,因此具有还原性,能将蓝色染料2,6—二氯靛酚还原为无色的化合物,Vc则被氧化为脱氢Vc,反应式如下:

2,6—二氯靛酚具有酸碱指示及氧化还原指示的两种特性。在碱性介质中呈深蓝色,而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变色范围pH4~5),其氧化态时呈深蓝色(碱介质中)或浅红色(酸性介质),还原态时为无色。

根据这个特性,用碱性蓝色染料的标准溶液滴定植物样品酸性浸出液中Vc到刚变浅红色为终点,由染料的用量即可计算Vc的含量。滴定终点的红色是刚过量的未被还原  的(氧化型)染料溶液在酸性介质中的颜色。

通常测定Vc浸提和测定都是在20g·L-1的草酸溶液中进行的,目的是保持反应时一定的酸度,避免Vc在pH高时易被空气氧化。此染料不致氧化待测液中非Vc的还原性物质,所以对Vc的测定有一定的选择性。

本法适用于测定一般水果、蔬菜样品的还原型Vc,不包括脱氢Vc。如样品中含有Fe2+、Sn2+、Cu2+、SO32+、S2O32+、SO2等还原性杂质,则有干扰。

 

8 尿素和铵态氮肥总氮含量的测定的方法原理.

尿素:在硫酸铜存在下,在浓硫酸中加热使试样中酰胺态氮转化氨态氮,蒸馏并吸收在过量的硫酸标准溶液中,在指示剂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反滴定。

铵态氮肥总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这些强酸性铵盐溶解于水溶液中,在中性的水溶液中,NH4+与甲醛反应生成六亚基四胺和等摩尔的酸,反应式如下:

4NH4++6HCHO=(CH2)6N4+4H++6H2O

反应生成的酸,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间接计算出试样中的总氮含量。由于反应生成的(CH2)6N4是弱碱(K6=1.4*10-9),因此滴定时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此外,甲醛中常含有少量的因被空气氧化而生成的甲酸,因此使用前,必须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中和,否则产生误差

 

9 土壤有效磷(OLSEN 法 )测定的方法原理

石灰性土壤由于大量游离碳酸钙存在,不能用酸溶液来提有效磷。一般用碳酸盐的碱溶液。由于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溶液中钙的浓度,这样就有利于磷酸钙盐的提取。同时由于碳酸盐的碱溶液,也降低了铝和铁离子的活性,有利于磷酸铝和磷酸铁的提取。此外,碳酸氢钠碱溶液中存在着OH-、HCO3-、CO32-等阴离子,有利于吸附态磷的置换,因此NaHCO3不仅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也适应于中性和酸性土壤中速效磷的提取。待测液中的磷用钼锑抗试剂显色,进行比色测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