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维塔莱教堂(公元547年)

(2019-12-12 21:32:59)
标签:

杂谈

分类: 闲话历史

圣维塔莱教堂(公元547年)

6世纪后,意大利拉文纳的教堂出现了砖石拱顶和穹顶等新特征。其典型代表是圣维塔莱教堂。它始建于查士丁尼征服之前(大致在公元526-547年),后来成为查士丁尼的皇家教堂,以其复杂的结构设计和豪华的内部装饰而著称。它是座八角形的集中式教堂,穹顶由中央的八个半圆拱券联系在一起的柱垛围合而成,覆盖着内部的圆厅,柱垛间的柱子按凸出的半圆形排列,形成花瓣形中堂。中堂上部是八角形的空心砖砌穹顶,其上有架在木屋架上的八角形坡屋顶。圆厅周围有两层绕道,其顶端是一个外表呈多边形的半圆室。在整个内部空间中,连接八个墩子与柱子之间的空隙的是两层连续券,好象是处于墩与外墙之间的又一个支撑圈,扩大了室内的视线,使每个局部通过它们连接起来,给人一种复杂精致、玲珑剔透的华丽感,与其朴素明朗的外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侧廊为八角形平面,竖向为两层,外墙直接反映了侧廊的平面形状,整个建筑形体具有高度的向心性。圣维塔莱教堂中的柱子大多采用了双层柱头,其缘由众说不一。教堂的室内采用了大理石和玻璃马赛克进行装修,柱头部分镂空雕刻,无论从色彩还是从马赛克壁画的题材方面都具有拜占庭建筑梦幻般华丽的风格,有“西方的圣索菲亚”之称。

君士坦丁时期开始被用于教堂装饰的镶嵌画,在拜占庭帝国兴盛一时,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发展。镶嵌画材料特殊的质感,特别是在光线照射下的那种闪烁而厚重的色调,使其在高大幽暗的教堂内部产生一种神秘变幻的独特效果,烘托出教堂神圣的氛围,所以逐渐取代原来的壁画,成为拜占庭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由于材料和制作技术的要求,使镶嵌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它既有鲜艳夺目的色彩效果,又有坚实稳固的结构感。在造型上尤其讲究概括,不是通过细节刻画而是通过色彩对比来达到其形象的造型,使主体鲜明突出。当它成为宗教艺术的特殊形式后,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固定模式。在拜占庭的镶嵌画中,内容基本上取自圣经或帝王礼拜,以人物为主,很少有背景表现,造型简炼、静止,趋于平面化。色彩与线条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并体现出严格的程式化。如人物颜色的设置是根据宗教主题来决定的:基督用蓝色或樱桃红,圣保罗用紫红色,圣母则用深蓝色等等,当然也非绝对如此,而背景则广泛使用金色。这种较为固定的模式,一方面反映了宗教艺术的特殊性,另一万面则出于实际效果的考虑。因为在教堂内部高大的空间内,信徒们并不需要获得如世俗般真实细腻的宗教形象。可以想象,在光线的照射下,那些互为补色,外型概括的形象在金色背景的衬托下,是如此的绚烂夺目,又是如此的和谐统一。它给予信徒的是一种无尚崇高和神圣的宗教感受。正是在给予人以强烈而深刻印象的同时,镶嵌画达到了基督教所要求的肃穆矜持与激动人心的永恒,无疑是具独特风格与形式感的拜占庭艺术的最好体现

公元8世纪以前,特别是查士丁尼时代,镶嵌画已经很普遍了。与中后期相比,虽手法较为稚拙,程式化没有那样明显,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个性表现,但已开始出现如比例拉长,造型以线为主,趋于平面化,强调装饰感等倾向。现存这个时期最完整的镶嵌画在拉文纳地区。最负盛名的是圣维塔莱教堂内祭坛左右两侧的《查士丁尼皇帝及其廷臣》和《皇后西奥多拉及其女官》。分别表现了皇帝及皇后在延臣及女官的簇拥下手捧贡物礼拜基督的行列。前者以查士丁尼为画面中心,在他左右分别有大臣与主教马克西米安及随从。人物呈一字排开,每个人都正面专注地直视前方,表情严肃。身体的比例结构都被夸张地拉长了。除了皇帝和马克西米安的形象具有个性特征外,其他的人物虽五官结构略有不同,但总的气质与形体都十分相似。他们好象是静止不动的,只有最右边人物伸出画面外的手足才使画面似乎有了一些行进的动感。在这里,线条成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色彩、明暗变化被提炼到最简单、最纯粹的地步,没有任何三度空间及解剖结构的暗示。这些拉长了的人物形象仿佛没有脚踏在地面上,而是飘在空中。作者要表现的似乎不是活生生的人物,而是超凡脱俗、富于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后者在构图上与前者相对应,但布局排列略有疏密变化,整体气氛较为轻松平和,增加了帷幔、喷泉等背景。与前者相比,人物端庄宁静,不似前者那般过于严肃,尤其在对皇后和女官们的服饰的色彩和花纹的处理上,采用了极其丰富的蔚蓝、翠绿、鲜红、白、灰、紫等纯色块与金色背景相配合,加之材料特有的闪烁感,使整件作品在鲜艳璀灿与和谐中透着富丽豪华的皇家气派。值得注意的是,两件作品中帝后的头部后都有着光环,而通常只是表现神的形象时才加上光环的,这显然是将帝后作为人间的神来表现的,象征着王权与神权的高度统一。从艺术角度来说,假如我们不要把古典艺术的写实风格作为参照系,不去考察作品中人物的比例是否适度,透视、结构是否准确,明暗、色彩关系是否恰当的话,我们会发现,正是作品中那些用深色线条勾勒出的形象、那些富有节奏及形式感的线条和那些对比强烈却又构成统一色调颜色以及丝毫没有透视关系与立体表现的平面构图,才使作品具有一种非物质而抽象及装饰的"有意味的形式"感,这恰恰就是拜占庭镶嵌画的独特魅力与基调。


上一篇“拜占庭、基督教”:本尼狄克修道院(公元547年)

下一篇“基督教”:修道院学校(548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