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祖冲之传(公元500年)

(2019-06-13 22:18:48)
标签:

祖冲之

杂谈

分类: 闲话历史

十七 南北朝-18.6.2.7 祖冲之传(公元500年)

《南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三十三文学》:“祖冲之,字文远,范阳蓟人也。祖昌,宋大匠卿。父朔之,奉朝请。冲之少稽古,有机思。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迎从事,公府参军。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曰:

臣博访前坟,远稽昔典,五帝躔次,三王交分,《春秋》朔气,《纪年》薄蚀,谈、迁载述,彪、固列志,魏世注历,晋代《起居》,探异今古,观要华戎。书契以降,二千余稔,日月离会之征,星度疏密之验,专功耽思,咸可得而言也。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然而古历疏舛,类不精密,群氏纠纷,莫审其会。寻何承天所上,意存改革,而置法简略,今已乖远。以臣校之,三睹厥谬,日月所在,差觉三度,二至晷景,几失一日,五星见伏,至差四旬,留逆进退,或移两宿。分至失实,则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准。 

臣生属圣辰,询逮在运,敢率愚瞽,更创新历。谨立改易之意有二,设法之情有三。 

改易者一:以旧法一章,十九岁有七闰,闰数为多,经二百年辄差一日。节闰既移,则应改法,历纪屡迁,实由此条。今改章法三百九十一年有一百四十四闰,令却合周、汉,则将来永用,无复差动。

其二:以《尧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此推之,唐世冬至日在今宿之左五十许度。汉代之初即用秦历,冬至日在牵牛六度。汉武改立《太初历》,冬至日在牛初。后汉四分法,冬至日在斗二十二。晋世姜岌以月蚀检日,知冬至在斗十七。今参以中星,课以蚀望,冬至之日在斗十一。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旧法并令冬至日有定处,天数既差,则七曜宿度,渐与舛讹。乖谬既著,辄应改易。仅合一时,莫能通远。迁革不已,又由此条。今令冬至所在岁岁微差,却检汉注,并皆审密,将来久用,无烦屡改。 

又设法者,其一:以子为辰首,位在正北,爻应初九升气之端,虚为北方列宿之中。元气肇初,宜在此次。前儒虞喜,备论其义。今历上元日度,发自虚一。

其二:以日辰之号,甲子为先,历法设元,应在此岁。而黄帝以来,世代所用,凡十一历,上元之岁,莫值此名。今历上元岁在甲子。

其三:以上元之岁,历中众条,并应以此为始。而《景初历》交会迟疾,元首有差。又承天法,日月五星,各自有元,交会迟疾,亦并置差,裁得朔气合而已,条序纷错,不及古意。今设法日月五纬交会迟疾,悉以上元岁首为始。群流共源,庶无乖误。 

若夫测以定形,据以实效,悬象著明,尺表之验可推,动气幽微,寸管之候不忒。今臣所立,易以取信。但综核始终,大存缓密,革新变旧,有约有繁。用约之条,理不自惧,用繁之意,顾非谬然。何者?夫纪闰参差,数各有分,分之为体,非不细密,臣是用深惜毫厘,以全求妙之准,不辞积累,以成永定之制,非为思而莫知,悟而弗改也。若所上万一可采,伏愿颁宣群司,赐垂详究。 

事奏。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出为娄县令,谒者仆射。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均以来未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飗者,亦云能造指南车,太祖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焚之。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

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世祖施行,文惠寻薨,事又寝。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世祖亲自临视。又特善算。

永元二年(庚辰,0500年),冲之卒。年七十二。

著《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

祖冲之(《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字文远,范阳蓟人。祖父名祖员,时任大匠卿。父亲名祖塑之,任奉朝请。

祖冲之年轻时便喜欢考古,有机敏的才思.宋孝武帝派他在华林学省任职,赐给他住宅、车马、服饰。出仕为南徐州迎从事,公府参军。

宋元嘉年间,开始用何承天所造历法(何承天撰《元嘉历》,见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十二月),比古代十一家的历法更精密,但祖冲之认为还粗疏,于是改造新历法。他给皇帝上表说(大明六年(462年))

我广泛地考察了以往的各种典籍,例如五帝时曰月星辰运行的度次,三王时日月星辰的交错分合,《春秋》记载的朔望气候,《纪年》记载的日食月食,司马谈、司马迁著作中有关的记述,班彪、班固所撰志书的内容,魏代的注历,晋代的《起居》,探索古与今、华夏与狄戎地区历法的不同。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二千余年间,曰月离合交会的征兆、星辰运行度次疏密的证验。专心研究,深思熟虑,能够把它们的规律和差异都说出来。加上亲手测量王表尺度,亲眼察看仪器刻漏,观察尽量地细致,计算力求精密,考核、试验、推论、演绎,又知道得非常完备详细。

但古代历法不精密,错误很多,各家说法杂乱不同,使人不知要点。考何承天所上历法,其意要有所改革,但其所造历法简略,现在已与实际相差很远。按照我的观测校正,发现了它的很多错误: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差了三度;冬至夏至时日晷的阴影比实际晴况几乎差了一天;五星在伏天出现,竟差四十多天;而其运行状况,有时相差两夜。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日与实际不合,则节气闰余的日子也不正确;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违背了天体的实际情况,那么观测便不准确。我生在圣明的年代,遇上好的世运,因此冒昧地请求用我不太聪明的智慧,再造新的历法。

我确定改变的情况有两种,设置新法的情况有三条。要改变的第一条是:因旧法一章,十九年有七个闰日,闰敷太多,经过二百年便相差一天。节气闰日既然有变动,自然应当更改历法,日历纪年常常变化,这都是由于这条历规而造成的。现将章法改为:三百九十一年有一百四十四个闰日,使合于周、汉纪历,则将来长期使用,再不会出现差错变动。第二条:因《尧典》说:“太阳距昴宿最短,正是仲冬。”用这条来推算,则唐代的冬至曰在现在昴宿左方五十几度。汉代初期,用的是秦代历法,冬至曰在牵牛宿六度。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冬至曰在牛宿初度。后汉用四分法,冬至曰在斗宿二十二度。晋代姜岌用月食来检验太阳的位置,得知冬至曰在斗。宿十七度。现在用中星作验证,再考察月食月望,冬至之曰在斗宿十一度。统计一下,历时未满百年,冬至曰的位置相差了二度。旧历法同时还使冬至闩的位置确定不变。天的度数既然有差别,则曰、月、金、木、水、火、土这七曜的宿度,渐渐地发生了错误。错误已经非常明显,就应当改变.仅仅合于一时,是不能够贯通于长远的。移动变化不止,又是由这条法规所造成的。现在让冬至所在位置,年年有微小的差别,用汉历来验证,都很审密,并且可以长久地使用,不需要经常改动。

又新制历法三条:第一,把‘子’作为‘辰’的开头,位置在正北方,爻数应合了初九升气酌开端,‘虚’又排列在北方各个星座之中。元气开始发生,应该在这个位置。前代儒家虞喜,已经对它的意义论述得很完备。将要制订的历法,则是把上元放在年终,从虚一开始。

第二,另外,现行的历法是把日月星辰的标志,以甲子作为开头放在最前面。所以历法设置元始,应当从这一年起。自黄帝以来,世代所用,总共有十一种历法,没有一种历把上元作为年名,新历法则是将上元每年放在甲子上。

第三,用上元作年岁名,在历上符合各条,都应该以这一年为起始。而《景初历》曰月五星交会的快慢,其起始曰有差别。另外,何承天的历法,是日、月、五星各自都有自己的元。交会快慢,也都有位置差别,只定得朔气相交合而已,条规次序纷繁错乱,比不上古历法。而新的历法则是将日、月、五星的交会以及运行的快慢,全都以上元的岁首作为开始(所谓今历、今法,皆祖冲之更造者也。历家分上元、中元、下元甲子,各六十年,凡一百八十年,而下元甲子终矣,复于上元甲子),群流共源,这样才几乎没有差错。

如果要测定天体情况,依据它取得实际效果,那么天象是非常显明的,用尺表就可验证推算,动气虽然幽微,用仪器测度也不会有差错。现在我所创制的历法,容易使人信奉。它综合查考核实了古历法的始终,大体上保留了共同之处,推出新规改变旧法,有简有繁。用简约的条规,我有道理而不感到害怕,用繁多的条规,自认也没有错误。为什么呢?因为纪历闰日的参差不齐,是天数各有定分,用它来作历法的体制,并非不细密。我为此推究毫厘,使追求奥妙的准则更加完备,不辞劳累,以创建长久确定的历法;并非是我思考了而不知道,觉悟了而不去改变它。如果我奏上的历法万一可以采用,我希望能颁布到各个职司部门,请皇上恩赐审察研究。

事情奏上,孝武帝命令对历法有研究的人同祖冲之辩论,但驳不倒祖冲之。不久,正赶上孝武帝驾崩,所以,祖冲之的新历法也没能实施起来。

祖冲之外任为娄县县令,谒者仆射。

当初,宋武帝平定关中,得到姚兴的指南车,但只有外形而没有巧妙的内部装置,每当指南车运行时,还要派人在内部转动它。宋顺帝升明年间,齐太祖萧道成辅政,让祖冲之按古法修造。祖冲之改用铜来制造内部装置,使它不论怎样转动却始终指着一个方向,自三国时期马钧以来还从没有过。当时有个北方人索驭骈,自称也能造指南车,太祖让他和祖冲之各造一辆,造好后在乐游苑比试,可索驭飗所造指南车有很多差误,于是便把它砸碎烧掉。齐永明年间,竟陵王萧子良喜欢古物,祖冲之就制造欹器献给他(南史传云:“与周庙不异”)

文惠太子萧长懋在东宫时,见到了祖冲之的历法,曾奏请齐世祖颁布施行,不久文惠太子去世,这事又耽搁下来。

祖冲之转官长水校尉,兼领本职。祖冲之作《安边论》,想开展屯田,推广农业栽培。建武年间,齐明帝派祖冲之巡行四方,让他兴建有利于百姓的大工程,正遇上连年有战事,所以这件事终于没有施行。

祖冲之懂得音律,玩博塞游戏更是绝妙,没人能和他相比。因诸葛亮造过木牛流马,他便制造一种机械,不利用风力水力,开动机关后能自行运转,不需要人力。他又造千里船,在新亭附近的长江上试验,每天可行百余里。在乐游苑造水碓磨,齐世祖曾亲自前去观看。祖冲之还特别善于算术。

齐永元二年,祖冲之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祖冲之著述了《易经》、《老子》、《庄子》的释义,注释了《论语》、《孝经》及《九章》,还撰写《缀述》几十篇。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字文远,今河北涞水县人,曾制造了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欹器、刻漏及其他运输机械。他还在古籍研究上有一定贡献。但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给《张章》和刘徽的《重差》作过注,并著有《缀术》一书。

祖冲之的儿子祖暅,博学多才,曾两次建议梁朝政府推行《大明历》,撰有《天文录》30卷、《漏刻经》1 卷、《缀术》6(与祖冲之的《缀术》同名),继承和发扬光大了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他们的成绩非常显著,主要有:

第一、圆周率的计算。根据《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精密的计算。他以一丈作为圆的直径,并把它为分一亿份,一份为一忽,计算出圆周长应在31415927忽和31415926忽之间。即3.1415926 <π<3.1415927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这比西方早了近千年。祖冲之在进行计算时,给出了两个分数值的圆周率,即密率(精确值)π=355/113=3.1415927,约率:π=22/7=3.14,又称" 祖率" ,也比西方早了1000 多年。

第二、球体体积的计算。祖冲之父子完全采用刘徽计算球体体积的方法,用牟合方盖(即立方体内切球)来计算。为使问题简化,他们仅用18 的立方体和所含的18 的方盖。

这样,祖氏父子用直截面积相比的方法巧妙地解出了球的体积问题。这就完成了中国立体几何的系统性,不失为一项伟大的贡献。从此," 等高处截面面积相等,则二立方体的体积相等" 这一祖氏定理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际上称同样的定理为卡瓦列利定理,是晚于祖暅1000余年之后发现的。

南朝的造船业更是发达,刘宋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制造的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是中国的第一艘桨轮船,标志着中国造船技术的又一大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