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占庭艺术-镶嵌画(公元450年)

(2018-11-01 22:06:17)
标签:

东罗马狄奥多西二世

普拉奇迪亚

镶嵌画

狄奥多西法典

分类: 闲话历史

拜占庭艺术-镶嵌画(公元450年)

狄奥多西二世(阿提普斯二世,奥德修斯二世,4014月—450728日),阿卡狄乌斯长子,狄奥多西一世的孙子,408年至450年在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狄奥多西二世于438年将帝国的法律汇编成《狄奥多西法典》(又译特奥多西亚努斯法典)。

公元429年,狄奥多西二世指派委员八人,负责编辑历代法令和先贤学说,因计划庞大而未能完成。公元436年,他又另选委员16人,专事编辑法令,并授以修改原文之权,使律文更为明确和便于施行。这一工作于公元438年初完成,同年215日公布法典,43911日起施行;而经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批准该法典在其辖区也同样生效。这即是《狄奥多西法典》。

《狄奥多西法典》共3000多条,分为十六卷,卷分章,各章包括的敕令都按日期先后序次排列。其中,第一至五卷为市民法,第六至八卷为行政法,第九卷为刑法,第十和十一卷为财政法,第十二至十五卷为地方法,最后一卷为宗教法。

流传至今的《维息哥罗马法》中有其全部摘要,《梵蒂冈残篇》中也存有原文的片段。

 

450年,罗马帝国晚期一位传奇女性、罗马最后一个事实上的皇帝加拉普拉奇迪亚去世了。

普拉奇迪亚(嘉娜普拉西迪娅,公元392450)是罗马帝国晚期一位传奇女性。她的父亲就是有名的狄奥多西大帝,在他的统治下,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394年,在恩主的兄弟瓦伦提尼安二世遇刺身亡后,他击败篡位者,提名他的儿子霍诺留(Honorius,西罗马帝国皇帝,公元395423年在位)担任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公元395年,在将帝国东部交给他的另一个儿子阿卡狄乌斯(Arcadius,东罗马帝国皇帝,公元395408年在位)之后,狄奥多西去世。霍诺留和阿卡狄乌斯两兄弟各自为政,互不理睬,原本一体的东西罗马帝国形同两个国家,从此分裂。

还在狄奥多西统治时期,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迁移浪潮就波及罗马帝国。日趋衰落的罗马帝国无力剿灭潮水般涌来的游牧部落,遂奉行一种新的政策,将若干愿意顺服的野蛮民族接纳为帝国大家庭成员,将他们安置在罗马帝国边境地带,同时兼作帝国边防军,以对抗后一波的游牧大军。在这些被收编的游牧民族中,哥特人在后来的历史上最为出名,他们大部被安置在黑海西岸色雷斯,大致相当于今天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三国接壤的那片地区。

狄奥多西期望通过这种政策,可以感化这些野蛮民族,最终将他们同化于罗马帝国的大熔炉中。但这太一相情愿了。在边境安置蛮族主要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需要不停地支付安置费,二是放弃了罗马人保卫边疆的武装和责任。现在,边境洞开,一旦安置费给付不能满足蛮族胃口,蛮族大军将立即威胁罗马腹地。

狄奥多西一去世,曾经畏于他的声名不敢蠢动的蛮族全体获得解放,开始深入罗马腹地烧杀劫掠,如入无人之境。

哥特人首先反叛。在首领阿拉里克(Alaric,公元370410)的带领下,哥特人先是扫荡了东部帝国,而后挥军西向,三次围攻罗马,终于在公元410年攻陷了这座永恒之城。罗马七百多年来首次沦陷于外敌之手。

城破之时,许多皇家人员被俘,其中包括18岁的普拉奇迪亚公主。阿拉里克的内弟阿道夫(Ataulf)爱上了这位美丽的公主,他在阿拉里克去世后成为哥特人的首领。阿道夫希望通过与皇帝的妹妹结婚,与罗马人和解。普拉奇迪亚公主也深深爱上了这位英俊的勇士。在爱情的指引下,阿道夫率领的哥特人摇身一变又成为罗马的忠实盟军,他们离开意大利,要去替罗马人解放刚刚被其它蛮族侵占的西班牙。

公元415年,阿道夫在巴塞罗那遇刺身故。他与公主只有一个孩子,却不幸早夭。普拉奇迪亚公主终于回到位于拉韦纳的罗马皇宫。不过她的哥哥霍诺留皇帝立刻就替她安排了第二段婚姻,普拉奇迪亚公主被迫嫁给了帝国大将军君士坦提乌斯(Constantius),并生育了一个儿子。公元421年,君士坦提乌斯被提升为共治皇帝,仅仅在位7个月就去世。

公元425年,霍诺留皇帝去世。普拉奇迪亚年仅6岁的儿子瓦伦提尼安作为血缘最近的亲属成为了新的西罗马帝国皇帝(Valentinian III,公元425455年在位),33岁的普拉奇迪亚成为西罗马帝国摄政王,实际统治帝国长达25年。

公元450年,普拉奇迪亚去世。5年后,她的儿子去世。一家三口葬在一起。又21年后,西罗马帝国灭亡。

 

拉韦纳是意大利东北部靠近亚得里亚海的一座城市,拥有良好的海港,城市周围沼泽环绕,通过人工修建的堤道与外界交通,地势易守难攻。公元五世纪初,拉韦纳取代罗马和米兰,成为意大利的首都,见证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历史。

拉韦纳城中保留有许多罗马帝国晚期至公元六世纪的重要建筑,是通向那个时代西方世界的时光隧道入口。在这其中,加拉•普拉奇迪亚陵墓是年代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座。

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建筑,却以其内部满布拱壁的堪称公元五世纪意大利最精美的镶嵌画而闻名天下。半透明的马赛克镶嵌充溢着丰富的色彩,织成了无数动人的图案,栩栩如生。这些图案以各种宗教传说、世俗生活为内容,目的就是为了歌颂她自己的丰功伟绩以及对上帝的确是很虔诚的。然而低矮的空间以及阴暗的氛围使这些色彩染上了一层灵魂、末世的空灵尘土,唯一的光线从石棺上方细小的大理石嵌板窗洞透射进来。照亮了“可能”已在天国的墓主所希望永世光辉的部分。类似的建筑在古埃及叫做“金字塔”,在中国叫做“皇陵”,都是非常大气而精致,而在基督教信众中,“升天国”则是离开人世以后的前途,所以对陵墓的要求就另有一番特色。

 

拜占庭艺术唯一较发达的体裁是镶嵌画,由于它能适应基督教的要求,又吸收了东方艺术擅长图案和色彩绚丽的传统优点,它在中世纪的拜占庭艺术中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艺术形式,水平也达于空前绝后之境。早期拜占庭的镶嵌画制作,从各种迹象看,已经相当开展,只是君士坦丁堡的早期遗物已完全毁失,只能从其他两个较重要的艺术中心知其概况,它们就是希腊的萨隆尼加和意大利的拉文纳。萨隆尼加当时还是北希腊的重镇和宗教中心,拉文纳则是意大利的皇室驻地(当时罗马皇帝已不常驻罗马而以拉文纳为久留之地),后来又是拜占庭统治意大利时的总督驻地,因此发展为仅次于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艺术中心。

萨隆尼卡的早期拜占庭镶嵌画主要是圣乔治教堂圆顶上留存的部份(约作于4 世纪后期);拉文纳的早期拜占庭镶嵌画则有较多传世,其中最好的是加拉普拉奇迪亚陵墓中的一组(约作于430年)和东正教洗礼堂的一组(约作于5 世纪前半期)。

萨隆尼卡之作以圣徒形象置于宫廷建筑背景之前,亭台楼阁的刻画相当精彩,色调尤为绚丽。普拉西迪娅的陵墓则贯彻了基督教要求外表极为质朴,内部极尽辉煌的要求,建筑外部仅露一色清砖,内部却遍布五彩缤纷的镶嵌画,屋顶以图案装饰为主,窗间壁则绘以基督或圣徒形象,是早期镶嵌画的代表作。拉文纳东正教礼拜堂的镶嵌画以图案花纹饰其基座,宫廷建筑图景饰圆顶下部,圆顶上部则画以圣徒形象,可说是前两者的综合,但技艺的精到又有过之。显而易见,这些镶嵌画表现的高度水平已为日后拜占庭镶嵌画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罗马”:罗马《狄奥多西法典》(公元438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